以弱勝強的預期目的。正因為“田忌賽馬”這個小故事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一直傳為佳話,流傳深遠。另外,孫臏在“田忌賽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其實,對孫臏來說,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不過是略施小計,田忌卻由此對孫臏更加折服,并把他正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交談兵書戰策,孫臏盡吐平生所學,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齊威王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真有相見恨晚之感,于是立即拜孫臏為軍師。這樣,通過這次賽馬談兵,孫臏一鳴驚人,由一個“刑余之人”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首領,在戰國群雄角逐這個動蕩的大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戰國中期,魏國已發展成為中原大國,國勢日強,曾先后攻占過秦、楚、齊等國的大片土地,對趙國更是覬覦已久,早有獨霸之野心。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統兵8萬、戰車500乘大舉進攻趙國。魏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企圖一舉滅趙。邯鄲守將連戰連敗,情勢萬分危急,趙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自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救趙,擬拜孫臏為大將。孫臏辭謝道:“臣乃刑余之人,而使主兵,顯齊國別無人才,為敵所笑,請以田忌為將。”齊威王于是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居于輜車之中,出謀劃策,率領8萬齊軍大舉攻魏。
出兵前,田忌與孫臏一起研究作戰方針。田忌認為應該率軍北上直趨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以解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打法,他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個“圍魏求趙”的作戰策略。他對田忌說:“目前的形勢猶如絲線夾纏成一堆,如要解開,萬萬不能使力亂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勢就揮拳加入毆斗。如今魏國把整個戰斗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國內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之兵。如果我國趁虛率兵攻向魏都大梁,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后方,那么魏軍主力必然要放棄攻打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既可解邯鄲之圍,達到救趙的目的,又可在魏軍長途跋涉、疲于奔命之際,抓住時機,狠狠打擊魏軍,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罷,心中大喜,立即采納了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龐涓,使其無法把握齊軍的真正意圖,孫臏又對田忌說:“請將軍先向南進攻魏國的平陵。平陵這地方,城邑雖小,但管轄的范圍卻很大,人口眾多,兵強馬壯,是東陽這個地區的戰略重鎮,很難攻取。我準備用假象來迷惑敵人。我們去進攻平陵,途中必經魏國的市丘,我軍的糧食補給道路肯定會被魏軍輕易切斷。我們進攻平陵就是為了向敵人顯示我們不懂軍機的假象。”于是,田忌率齊軍拔營,以急行軍的速度直趨平陵。大軍快到平陵時,田忌把孫臏請來問道:“現在該怎么辦?”孫臏說:“你看軍中諸大夫中誰是不通曉軍機的一勇之夫?”
田忌不知其意,隨口答道:“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可以。”孫臏說:“請命令你所選的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各率所屬部隊在平陵城邑的外圍進行包圍封鎖,隱蔽地從四面繞過環涂,列好進攻平陵的陣勢,并把陣勢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給環涂的魏軍。”田忌更是不解,孫臏望著田忌困惑的神情,進一步解釋道,“環涂是魏軍的駐扎地,我軍的前鋒要猛烈進攻平陵,后續部隊亦不斷增援;駐在環涂的魏軍,一定會攻擊我軍陣勢后背的薄弱之處,這樣,兩位大夫便可以被魏軍擊敗了。”田忌聽完孫臏解釋,如墮五里霧中,疑惑地問道:“我們此次出兵援救,應力克平陵守敵,以壯軍
威,為什么反而故意敗給魏軍,示弱于敵呢?”孫臏笑而未答,只是頗有些神秘地說了句:“將軍依計而行就是了。”田忌心中雖然不甚明了孫臏的意圖,但深知孫臏的智謀,也不追問,下去布置去了。于是,田忌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齊軍將士們像螞蟻一樣,攀登云梯攻打守城魏軍。挾茁和環涂兩地的魏軍,果然從背后來夾擊齊軍,齊城和高唐兩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敗而歸。其后,將軍田忌又把孫臏請來,問他說:“我軍進攻平陵沒有取勝卻損失了齊城、高唐兩位大夫的部隊,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敗仗,下一步該怎么辦?”孫臏說:“請將軍再派遣出游用的輕車向西直奔魏都大梁城郊,以此激怒敵人。只派少數部隊跟隨在車后,以顯示我軍力量單薄。”田忌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見齊軍攻打平陵連遭敗績,認為齊兵并無多強的戰斗力,根本沒把齊軍放在眼里,于是集中兵力進一步猛攻邯鄲,想一舉攻下邯鄲。在激烈的鏖戰中,魏軍損失慘重。龐涓竭盡全力,付出了巨大代價后終于于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就在龐涓陶醉于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以輕銳之師進逼大梁,命龐涓火速班師自救。大梁乃魏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關乎魏之存亡。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在得意忘形,忽聞齊軍兵臨大梁,真是又氣又急,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的疲憊和損傷,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龐涓放棄了隨軍輜重,晝夜不停地急行軍,趕來與齊軍決戰。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攻擊大梁的齊軍僅僅是齊軍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埋伏妥當,以逸待勞,只等魏軍鉆進口袋。當龐涓匆匆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戰斗力相當旺盛的齊軍潮水般地從四面涌過來,直殺得魏軍丟盔卸甲,四處逃散,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只帶了少數殘兵敗將逃出重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這次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孫臏出色的軍事智謀和才干。孫臏所制定的圍魏救趙的戰略,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戰例。“桂陵之戰”后,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邯鄲歸還趙國,趙國也因齊軍的援救而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