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七步成詩的典故及賞析

來源:小編整理2024-10-20 08:52作者:qq

說起成語七步成詩,七步成詩是古代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大家非常感興趣,這個故事得以延續至今也是經歷住了歷史的考驗,那么到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七步成詩的主人公是誰呢?七步成詩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東武陽(今山東莘縣),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1]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2]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七步成詩的典故:

曹操死后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

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后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曹植七步詩原文及賞析

七步詩(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白話譯文

版本一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豆桿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的那么狠呢?

版本二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