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由于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喜歡搞一些與眾不同的創意。因此,大明王朝開國之初就有許多著名于世的事情。譬如,首創“四菜一湯”的廉政飯了,黎民百姓可以直接扭送貪官進京了,創建南京秦淮河“紅燈區”了,鼓勵國營青樓和民營妓院共同發展等等。但是,大明王朝最著名的便是令人談虎色變的錦衣衛和東西兩廠,以及內行廠。這四大特務機構的相繼建立,構成了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成為大明王朝間諜政治的核心機密。那么,大明王朝究竟為什么要建立這四大特務機構?這四大特務機構各自有什么重要職責?而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先說說錦衣衛。錦衣衛是朱元璋創建的皇家衛隊,但卻負有偵察京師官民活動的職責,由一個指揮使主持日常工作。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洪武十五年組建錦衣衛,成為皇帝侍衛中的特務機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朱元璋特令其掌管刑獄,并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南北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過刑部、大理寺等正常的司法部門。
當時,朱元璋的衛隊一共有二十二衛,錦衣衛只是其中之一。它來自朱元璋所設的拱衛司,經過改造成為區別其它衛隊的獨立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執掌廷杖”。因為是皇帝貼身衛隊,負責保護皇帝之責,所以對于皇帝的一舉一動他們事前就必須有所防備。每逢朝日、夕月、視牲,錦衣衛都必須身穿著飛魚服飾,佩戴繡春寶刀,侍從皇帝左右。同時,錦衣衛還時時刻刻晝伏夜出,做好秘密偵探工作。據《明史·職官志五》記載,朝廷規定錦衣衛的任務還有“盜賊奸佞,街涂溝洫,密緝而時省之”。這說明,錦衣衛已經被皇帝賦予了偵察、抓捕、審訊等特殊任務,不是一般的皇家保衛部隊,而是身負特殊任務的秘密部隊。而錦衣衛官兵身穿象征皇帝尊嚴的黃色官服便是他們區別其他衛隊的特殊標記。
由于錦衣衛直接聽命于皇帝,因此有很大權力,除了皇帝、皇后外他們任何人都可以逮捕,連皇帝要拿人問罪,也通過錦衣衛去抓捕并且由他們審訊,因此,錦衣衛還設有監獄,這就是錦衣獄或詔獄。當時,錦衣衛的監獄與正常的司法機構的監獄比起來,朝野上下都把司法機構的監獄視為天堂,而把錦衣衛的監獄看成地獄,錦衣衛監獄的殘酷之極由此可見一斑。
錦衣衛還下設十七個所,分置官校,官的名稱有千百戶、總旗、小旗等。校是校尉力士,挑選民間丁壯擔任,他們除了侍衛掌管鹵簿儀仗以外,便專司偵察,當時名為“緹騎”。駐在各地的錦衣衛指揮衙門同樣按照這樣的機構設置。
縱觀有明一朝的錦衣衛的興起和發展,盡管對當時懲貪反腐,以及社會治安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總的來說,其對于社會的危害性還是大于保護性的。有了錦衣衛這樣高效率的間諜政治工具,明朝皇帝的專政統治就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社會活力的極大降低。這也是為什么明朝雖有二百多年歷史,但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建設上卻無所進展、甚至還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其次說說東廠。東廠的發明者是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之中,一方面,建文帝生死不明,而自己只是一個篡權皇帝,名不正言不順;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他建立起來新政權并不十分支持。為了鞏固政權,坐穩江山,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間諜偵緝機構。但他卻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并不是十分得心應手,于是,便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