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朝廷獠牙:明朝擁有古代規模最大國家間諜網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陳亮

就這樣,汪直以西廠為據點,勾結一些朝官結黨,排除異己,陷害忠良,權傾天下,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反對之聲不絕于耳。此時,以大學士商輅為首的輔政大臣挺身而出,集體上書,向憲宗痛陳西廠之危害,并將汪直肆意二位的不法之事一一舉報。憲宗收到奏章后大為震驚,于是撤銷了西廠,遣散了西廠的工作人員。此時距西廠成立僅僅只有五個月時間,但沒有西廠的日子總讓憲宗覺得沒有安全感。寵臣戴縉得知他的這種心思后,便主動上書,大肆吹捧汪直。憲宗看了大喜,立刻恢復西廠,并給戴縉升了職。西廠,這個憲宗精心布局的特務機構,撤銷與恢復之間,僅僅相隔一個月。西廠恢復了,汪直再次成為西廠的領導,更加肆無忌憚地嚴酷辦案,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領導西廠又辦下了無數的大案、要案,并將反對自己的朝臣如商輅、項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權勢也達到了極點。但俗話說:“物極必反”,汪直極度膨脹的權力不能不引起憲宗的警覺,在其后的權力角逐中,汪直敗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幾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落寞地死去。

到了明憲宗的孫子明武宗繼位后,大太監劉瑾擅權專政,太監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由太監谷大用領導。但令劉瑾始料不及的是,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他一個人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作,而是爭權奪利,互相拆臺。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他自己直接領導,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諜報的范圍更大,甚至包括錦衣衛和東西兩廠。一時間,錦衣衛、東西兩廠、內行廠四大特務機構并存共生,一時間京城內外緹騎四出,特務橫行,天下騷動,民怨蜂起。直到五年后,也就是明正德五年,即公元1510年,劉瑾倒臺被殺,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西廠和內行廠作為一個孽生的臨時產品,就這樣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最后說說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以及內行廠的區別和關系。大明王朝的這四大特務機構雖然都是朝廷實行間諜政治的工具,但它們相互之間還有明顯區別的。錦衣衛的指揮使一般都是當朝皇帝的心腹武將,其屬下的偵緝諜報人員大都是來自御林軍,或者是專門招募的強兵悍勇,其勢力范圍一般在京城和京畿附近;而東廠、西廠,以及內行廠的特務頭子都是清一色的太監,其屬下偵緝諜報人員也都是太監出身,其勢力范圍遍及全國各地,因此在偏遠地區也能看到“廠”字號特務的身影。

錦衣衛

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在與錦衣衛的關系上,東廠則是后來居上。而西廠、內行廠又居于東廠之上。由于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的首領都是宮中太監出身,與皇帝的關系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他們和錦衣衛的關系,逐漸由先前的平級關系變成了后來的上下級關系,在太監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的特務頭子甚至要下跪叩頭。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的建立,成為了大明王朝太監擅權禍國所依靠的強大力量。由于太監的權勢越來越大,致使參加太監隊伍的人越來越多。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晚期,全國就有十萬太監之眾,難怪史稱明朝是太監的國度!

其實,朱元璋精心構建明朝的間諜政治制度的初衷,也是為了加強皇權統治,以限制朝臣權力過大。但是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子孫們雖盡皆聰明,但卻一個個懈怠朝政,寵信太監,使得間諜政治本身的缺陷被加倍放大。自明成祖以后,太監權力日益強大,皇帝與朝臣都在行政體系中基本都被邊緣化了,明朝的命脈逐漸為太監集團所把握。這也就是大明王朝之所以成為太監國度的根本原因。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