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當然不是從床底下拖出來的,這種說法源于1912年一個反對他的報紙《震旦民報》丑化他的說法。當革命黨人齊刷刷地站在他的面前,不是訓斥他,而是懇請他出任革命政府都督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當時心里的糾結。更何況,一位革命者見黎元洪不肯點頭,竟然在其面前自殺。
以往的革命起義中,并沒有多少高級的清廷軍政人員響應。這些軍政人員固然不愿意冒險,更多的是瞧不起這些革命者,覺得這幫會黨、士兵和暗殺團組成的革命黨,既沒有什么層次,也沒有勝算的可能。當然,一個清廷的高級軍官,從未有過革命的想法,突然間要成為革命黨的首領,其心理過渡的距離還是很大的。
黎元洪第三天終于決定和革命黨人站在一起。畢竟武昌的革命黨人層次要高些,文學社和共進會雖然相互不買賬,但對于像吳兆麟、黎元洪這樣的人卻沒有多少排斥。湖北諮議局首領湯化龍在起義第二天就表示支持革命。應該說,黎元洪覺得此事有成功的希望,是其下定最后決心的根本原因。
黎元洪的作用在于其招牌。頭三天,黎元洪是“被革命”。革命黨以黎元洪的名義發布通告,產生了劇烈的反響。原來革命黨的頭頭竟然是黎協統啊,于是大量觀望的新軍及軍官紛紛加入革命軍。以黎元洪名義發布的通告很快傳遍了全國各地,那些滿清的官員、士紳們覺得,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會黨鬧事,這些對清廷早已沒有興趣了的體制內人們開始考慮是否可以當黎元洪第二。
當然,假借的名義終究會露餡的,好在第三天黎元洪開始投入了角色,和革命黨人的命運拴在了一起。黎元洪的作用并非僅限于此。當清軍海軍艦隊開赴武昌的時候,他發現這些人多是他的老師和同學。他分別寫信給他的老師、艦隊司令薩鎮冰和各艦管帶,在湯化龍的弟弟湯薌銘的促動下,海軍很快反正。
辛亥革命老照片
應該來說,黎元洪的革命和被革命,對穩定武昌革命政府至關重要。對于其他地區滿清官員的反正,也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久,江蘇巡撫程德全也宣布反正。黎元洪和程德全的反正,標志著清廷體制內軍政勢力開始了瓦解的趨勢。
在之后的政治紛爭中,黎元洪沒有多少背景和勢力,他是各方爭取和針對的人物。湖北各種勢力企圖推翻他,遭到鎮壓,黎元洪成為各派眼中的劊子手。他在袁世凱和孫文的勢力中斡旋,后來又在北洋軍閥和南方實力派中斡旋。
黎元洪獲得了一些人的支持,如海軍將領程璧光、革命元老章太炎。在他們看來,黎元洪是沒有多少政治野心的人物,也是所有總統中比較遵守憲法的一位。在他擔任總統的時候,總是和國會一道和軍閥擔任的總理據理力爭。但是黎元洪確實太沒有政治野心了,他沒有怎么培植自己的軍事勢力,而沒有軍事勢力,他無法抗衡任何一個軍閥。黎元洪所鐘愛的是經商,他炒房炒股,投資實業,樂此不疲。
黎元洪死于1928年6月。與此同時,北伐軍也占領了北京,辛亥革命所確立的五色共和旗也隨之從北京城落下。當五色旗落下的時候,當初為如何建立這個民國而角力的幾個建國元老黃興、袁世凱、孫文、黎元洪都已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