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以十五軍第四十五、二十九師為主體,各兄弟部隊配合參戰的結果
在回憶錄中,秦基偉強調十五軍各師之間、十五軍與十二軍之間的密切配合、團結戰斗,是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他寫道:這次戰役,雖然最初主要投入了四十五師,但在我十五軍內部,也是密切配合,情同手足,出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為了有力支援上甘嶺作戰,堅守西方山、斗牛峰的四十四師部隊,一方面嚴陣以待,一方面積極出擊。師長向守志同志說,敵人在東邊打,我們在西邊打;敵人打我上甘嶺兩個山頭,我們也打敵人幾個山頭。這是對上甘嶺作戰的直接配合,也是對四十五師的最好支援。四十四師部隊尋機而出,遇敵便打,西方山的槍炮聲熱辣辣地溫暖了五圣山我四十五師部隊的心。除了戰斗上的配合以外,四十四師還先后派出兩個慰問團,往五圣山上送菜送彈藥。
在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的另一支精銳二十九師,發揚了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隊共同作戰。根據兵力部署要求,他們以一個團配屬四十四師,堅守西方山,以兩個團配合四十五師,后又配合三十一師戰斗在上甘嶺。當戰役處于最艱苦階段時,他們把上萬斤蘿卜、西紅柿送到四十五師;在大反擊前,師政委王新親自率領兩個營,把幾萬發炮彈和手榴彈送上五圣山。他們可以說是我十五軍的一支沒有機械化的機動部隊,哪里情況緊急,哪里需要,他們就飛馳哪里。一句話,沒有兄弟部隊的伴奏,上甘嶺的鑼鼓就不會敲得這么動聽。
秦基偉特別指出,第十二軍的參戰對上甘嶺最后勝利的重要作用。他寫道:十二軍是在戰斗最緊張、最艱苦的情況下投入戰斗的。當時,十五軍的二梯隊已經拉上去了,敵人又調來了韓九師3個團,韓二師集中最后力量,加上美軍空降一八七團、埃塞俄比亞營、哥倫比亞營等投入戰斗,597.9高地的戰斗發展到決戰階段。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李德生同志的到來,三十一師投入戰斗,使我們更加增強了取得戰役全勝的信心?梢哉f,十二軍部隊的參戰,保障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
六、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還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在空中、地面、海上、前方、后方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戰爭不僅在前方打,也在后方打。而后方的戰爭,不僅決定了前方戰爭的規模,而且也決定了前方戰爭的成敗。
在上甘嶺戰役,陣地上進行激烈、反復的廝殺,志愿軍后勤戰線也進行著殊死的戰斗。后方時刻關注著艱苦卓絕的坑道部隊,因為誰都明白,只有坑道部隊的堅持,才能消耗敵人,才能贏得準備反擊所需要的寶貴時間。因此,十五軍后勤部門不惜一切代價,組織機關和部隊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等方式,將3萬發迫擊炮彈和大量食品、物資送入坑道。雖然從后方到前沿坑道只有幾百米上千米,但這幾百米上千米的距離確是險情密布的死亡地帶,中間有敵人的幾層炮火攔阻線和步兵火力控制網,越是靠近坑道,遭敵殺傷越大。有時送一袋蘿卜或一桶水,往往有許多同志獻出生命。為了鼓舞士氣,軍首長甚至提出“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這是上甘嶺戰役堅持坑道戰的立功標準。
整個上甘嶺戰役運輸人員傷亡達1700余人,占我軍整個傷亡人數的14%。秦基偉深情地對十五軍后勤部部長尤繼賢說:“打罷上甘嶺,給后勤記頭功。”
總結上甘嶺戰役取勝的原因,秦基偉特別強調后勤保障的作用,他指出:上甘嶺戰役越打越大,其他戰線上就相對安靜下來,整個朝鮮都在看著上甘嶺打。所以我們要什么,上級給什么。志司后勤司令員洪學智同志親自抓上甘嶺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軍“兵馬壯、糧彈足”,戰役過程中的糧彈供應,滿足了戰斗所需要的大量消耗。運輸部隊在敵火下晝夜不停地前運彈藥、后轉傷員,是戰役勝利的重要保證。
七、在上甘嶺戰役中,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秦基偉寫道:戰斗緊張時,祖國慰問團來到我軍,帶來了祖國人民的關懷。物資力量是可貴的,精神力量更可貴,它時時在鼓勵并警示我們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國,背后就是親人,為了祖國的安寧,親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忍受,再大的犧牲,我們也絕不能后退。
秦基偉還寫道:戰役中,朝鮮人民踴躍支前,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隊伍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婦女,其中有一個21歲的姑娘叫石吉榮,是朝鮮民主青年同盟盟員。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軍飛機炸斷了,康復出院后不能運送彈藥傷員,便在轉運傷員的路邊設了一個茶水站,自己拄著拐杖給傷員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頂著月亮開始,晚上頂著星星收工,一直干了四十多天。
還有一個叫李春實的姑娘,因為擔架隊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三個姑娘女扮男裝,自己做了一副擔架,到火線救護所抬傷員。在許許多多支前事跡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樸在根老人。我們干部戰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確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頭參加了擔架隊,搶運傷員,像愛護自己的兒子一樣精心護理我們的傷員。一次,擔架隊遇上敵人空襲,周圍都是炸彈,躲避不及,樸在根毫不猶豫地撲在傷員身上。傷員保住了,樸在根老人卻被彈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在回憶錄中,秦基偉沒有談個人的作用,這是他的謙虛。但是,筆者認為,在這場空前殘酷的戰役中,戰場高級指揮員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上甘嶺戰役不僅是兵力、武器裝備的較量,更是意志、智慧、膽略的較量。在這后一點上,美國將軍敗在中國將軍的手下;“聯合國軍”敗在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