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封了齊國國主,他的親民政策讓齊國成為了當時特別強大的國家之一,他的愛民政策體現在對身份低位者的進言也能夠耐心傾聽,如果這個人身份很高,但是說的話沒有道理,他也不會聽。
周武王將齊國給了姜子牙,姜子牙帶著隨從走馬上任,剛到一個茶館歇息時,便聽到有幾個路人在說話。一個人說,看這個人走的不急不慢的,肯定不是咱們的國主,因為時機稍縱即逝。
姜子牙一聽有道理,于是讓人手抓緊時間,連夜趕到了齊國。到了齊國之后(也就是現在山東濰坊,萊國和濰坊相鄰),發現萊國國主正在集結人手攻打齊國,他們想趁著姜子牙還沒有上任,周朝沒有平定下來,趁機攻占這里。
姜子牙到齊國面對的問題不僅外患這一條,還有內憂,因為這塊地方上的子民愿不愿意聽從你的教誨很難說。這塊地方究竟能不能歸他所有,就要看他的手段了。當時姜子牙分析了一下齊國的形式,軍事方面暫時不用太憂心,畢竟姜子牙是武王伐紂的總指揮,軍事方面人家是兵家鼻祖。齊國的經濟問題便成了姜子牙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經濟關系著一個地方的民生大計,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服從教化,都要看經濟水平的高低,俗話說窮山惡水地方出刁民。
齊國靠海而生,土地多為鹽堿地,不適合北方常見的麥子,人地稀少荒蕪。姜太公另辟蹊徑,發展防止刺繡等小工業,并且當時全國的紡織品幾乎都出自齊國,齊國從此富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