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甲午戰前的日本經濟

來源:小編整理2024-04-16 10:42作者:黃日展

明治政府一方面立即開展“殖產興業”,大力加快經濟近代化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堅持軍事建設為經濟建設讓路的方針,在軍備方面僅作最低限度的投入。

明治維新

1872年10月14日,明治天皇親自主持了東京新橋和橫濱間的日本第一條鐵路線路的建成典禮并敕旨,“朕期待國之富強,為百官萬民慶祝,朕祝此等業績能夠更加輝煌,遍布全國”。這道勅旨充分表達了,這條鐵路的建成不僅意味著日本交通變革的開始,更是日本邁上以發展近代產業為中心的近代化國家發展軌道的象征。

無論從120年前的當時還是現在來看,甲午戰爭的結局讓人有些驚訝,東亞地區一個長期默默無聞的小國竟然能夠擊敗清朝,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發展的綜合國力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從甲午戰前的情況看,日本人為了積累獲得戰爭勝利的經濟實力,走過一條并不平坦的路。

明治前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在1871年到1872年間隨同巖倉具視考察歐美。在一年多的考察過程中,他深感當時的日本在制度和文化方面至少落后歐美200年,但同時也注意到在經濟水平上,日本與歐美只有幾十年的差距,深知日本的當務之急是要在經濟上趕上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并感嘆如果一個國家“不先富民,則無以強國”。

回國之后,大久保利通迅速提出了“富國強兵”的口號。在當時,這個“富國強兵”包含著先積累民間的經濟實力,然后再進行軍備發展的深意。因此,明治政府一方面立即開展“殖產興業”,大力加快經濟近代化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堅持軍事建設為經濟建設讓路的方針,在軍備方面僅作最低限度的投入。

1894年6月24日,日軍在朝鮮仁川登陸。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