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滿清乾隆四征緬甸失敗 乾隆四征緬甸失敗原因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黃日展

乾隆

七、余波

中緬臨時和約的正式文本沒有保留下來,而雙方向各自國君稟報的內容又有出入,雙方戰后交涉還因此拖延了二十年。中方記載和約有三條,一是緬甸遵照古禮奉表進貢,二是緬甸永不犯天朝邊境,三是緬甸將所有中國戰俘釋放。緬方記載和約是四條,一是逃往云南的所有緬屬土司,中國都要交還給緬甸,并承認緬甸對所屬土司的主權;二是所有戰俘一律釋放;三是商道重開,準許兩國商販自由貿易;四是每隔十年兩國君主交換使節,互通友善書信,并致送禮物?磥硎蔷挿降挠涊d比較靠譜些(大約只漏了不侵犯中國邊境這條),而中方的內容明顯是為了應付乾隆。

不過,到最后,雙方國君都對這份和約不滿意。緬王孟駁撕掉前線送回來的和約文本,罰緬軍統帥及其他將領的家屬頭頂清軍饋送的禮物在王宮外跪了三天三夜。幸好緬甸曼尼坡發生叛亂,老官屯緬軍不等孟駁命令,就直接進軍曼尼坡鎮壓了叛亂,這才平息了緬王的憤怒。中國因為緬甸沒送貢表(對中國而言,這個面子的東西最重要),而緬甸因為中方只放了孟拱土司,木邦、蠻暮土司安置內地沒給回緬甸,又繼續禁止雙邊貿易,別說貢表,連中方的使者也扣下來,還發了口氣不遜的文書過來,雙方打起了漫長的外交戰。乾隆雖然憋氣,但也清楚要再次動兵,是很難很難,單氣候水土問題就讓他頭痛死了,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回到北京不久的傅恒就因此病死了。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亂,于是暫時放過緬甸不理。

時隔18年,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孟云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此事才圓滿結束。換句話來說,中緬關系又被重新納入了東亞朝貢體系,中國得了面子,緬甸得了實惠。

十八世紀中緬戰爭,總體而言,是中國敗了。像向來臉皮頗厚、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在晚年也老老實實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但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系。這又是當事者所始料不及的。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