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芝之外,還有一個人不可不提。這個人就是北洋軍閥里的另一個風云人物——吳佩孚。
1906年,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曹錕率軍到東北作戰。在戰地指揮所,曹錕急需一張當地的地圖,可是找來找去,把整個第三鎮的軍營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找到。曹錕急得滿頭大汗,團團轉。最后,是管帶吳佩孚提供了一張其本人親自繪制的東北地圖,這才解了燃眉之急。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曹錕對吳佩孚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兩人通過深入交談,曹錕更對吳佩孚倍感親近、喜愛有加。吳佩孚是山東蓬萊縣人,其誕生之時,父親夢曾見抗倭英雄戚繼光進入家門,便以戚繼光的字“佩玉”其取名為佩孚,字子玉。恰好,曹錕也是戚繼光的超級粉絲,有一次他家修新房子,蓋了座花園,下人請他給花園命名,因為心里一直想著戚繼光,曹錕就信口應道:“光園。”
當然,有共同的偶像這一點并不能成為曹、吳兩人之間感情深厚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吳佩孚對曹錕有過救命之恩。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急調曹錕所部第三鎮官兵入關,負責天津、北京、保定一線的京畿外圍防務工作。不久,山西新軍加入了獨立行列,曹錕奉命率軍前去攻打。隊伍開進到娘子關,第三鎮第三標部分人員在標統的帶領下策劃起事,他們準備處死曹錕,加入革命軍。關鍵時刻,是吳佩孚發現了這個秘密,并及時向曹錕做了報告,把曹錕從槍口之下解救了出來。也正因此,吳佩孚被曹錕提拔為第三鎮第三標標統。
1912年2月,袁世凱即將就任大總統,卻不肯赴南京就職,就授意曹錕帶兵到南京迎袁專使住處進行搗亂,縱兵嘩變。南京臨時參議院被搞得不勝其擾,不得不通電同意袁世凱在他的地盤北京就職。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立下了大功的曹錕,官位一路飚升。他的救命大恩人吳佩孚也跟著行情見漲,步步高升。1913年,湯薌銘督軍湖南,曹錕任長江上游警備司令,率第三師進駐岳州。某日,湯薌銘舉行典禮儀式,請曹錕演講,曹錕毫無準備,傻了眼。又是吳佩孚適時地挺身而出,上臺演講,替他解了圍。吳佩孚的演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得到湯薌銘的高度贊揚,表示要挖他到自己手下當旅長。
曹錕斷然拒絕,隨即任命吳佩孚為自己的第六旅旅長。可以說,吳佩孚日后能叱咤風云,成為亂世中的一代梟雄,與曹錕的賞識和提攜是分不開的。吳佩孚也因此感覺曹錕的知遇之恩,全心全意效忠曹錕,效忠北洋政府。1915年9月、11月,曹錕先后兩次以直隸代表名義懇請袁世凱改變國體實行帝制,早日登基,并接受袁世凱的指派,率軍前往四川鎮壓蔡鍔的護國軍。吳佩孚本人是不贊成袁世凱稱帝的,但他還是跟著曹錕兵入四川,沖鋒在前,先后取得了瀘州、納溪的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當他進攻納溪的護國軍時,聽說曹錕被高洞場的護國軍圍困在峽谷中,部眾死傷殆盡,生命危在旦夕。吳佩孚殺紅了眼,親率幾十名騎兵拼死殺出重圍,長襲高洞場,成功解救出了曹錕。這已經是吳佩孚第二次救下曹錕了。什么也甭說了,曹錕自此將吳佩孚視為腹心,誓與之共進同退、不離不棄。他向袁世凱詳細匯報了吳佩孚的戰功,吳佩孚得授陸軍中將。不過,這個中將函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因為,袁世凱稱帝后僅83天便被迫下臺,含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