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于公元前五世紀的奧林匹亞宙斯神殿里,以雕像的形式對這些創立神話進行了頌揚。而在神殿內,一座宙斯坐像則使站在它面前的瞻仰者不由得心生敬畏。雕塑高約四十英尺,表層裝飾著黃金和象牙,在余音裊繞、擠滿香客的殿堂里閃閃發光。正如羅馬斯多葛派的哲學家愛比克泰德在心馳神往之時所言:“如果你去到奧林匹亞瞻仰過宙斯神像,那么你一定會覺得此生死而無憾了。”
宙斯神殿旁邊還有一座較低矮的神殿,用來供奉天后赫拉,這兩座神殿之間的那片神圣區域是珀羅普斯的假想冢。赫拉神殿里保存著用于奧運會的一些重要器具,包括一塊上面鐫刻著“奧林匹克休戰”字樣的鐵餅。在奧運會開始前數月,巡回信使就會前往古希臘各地傳達休戰信息,為的是確保參賽者和觀眾能夠安全地通過交戰區來到奧林匹亞。
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使的活動范圍也在逐漸變大。第一次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傳說是在公元前776年舉行的,它規模很小,也很地方化。除了祭祀和其他一些宗教儀式外,只有一項運動賽事,是一場距離為200碼的賽跑,這一長度相當于希臘人所說的1斯塔德,大約可在一分鐘內跑完。第一位在這項賽事中奪冠的是科羅博斯,一位來自伊利斯城的年輕人。伊利斯是當時承辦這一節慶活動的城邦。接下來10屆比賽的冠軍都是伊利斯當地人。但是新的賽事很快被引入,到公元前5世紀初時,每當奧運會舉行時,舉辦地已儼然成了整個希臘語世界的中心。
在八月份第一次月圓的那五天里,運動員及教練員、貴族和藝術家、詩人和哲學家、街邊小販及各色工匠,這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聚集到奧林匹亞,來觀賽或參賽、進行交易或展開思想交流。盡管大量的時間被用在敬奉神明上,如舉行盛大游行、宰殺數百頭牛來祭祀、舉辦紀念神和英雄的宴會。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競賽在節慶活動中日益扮演起更為核心的角色。
盡管新的比賽項目不斷增多,但距離為1斯塔德的賽跑依然是最核心的賽事。它的核心地位是如此牢固,以至于公元前五世紀當人們普遍認為需要確立一套國際公認的紀年體系時,知識淵博的哲學家希庇亞斯偶然想到了一個紀年公式:在記述一件事于哪年發生時,人們可以說,它發生在以第Y屆奧運會為標志開啟的四年奧運周期的第X 年,在這屆奧運會上Z成為了賽跑冠軍。
這一公式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奧運會繼續舉辦下去的意義,也使那些因奧運會而功成名就的運動員獲得了持久的榮譽。許多奧運冠軍在得勝還鄉時都享受到了非常壯觀的歡迎儀式。公元前412年,西西里的克塞埃內托斯第二次贏得斯塔德賽跑冠軍后,他剛在家鄉阿格里真托離船登岸,就受到300輛馬車的迎接,這些車每輛都由兩匹雪白的馬拉著,浩浩蕩蕩準備護送他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