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多數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跨越式發展一樣,韓國作為航空工業后進國家,在開發產品上也需要搭乘一部“電梯”,即找一個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并選擇一個成熟的模仿對象。
不過,技術落后國家總是避免不了被發達國家“放鴿子”的遭遇。韓國曾與法國達成引進技術的協議,進入關鍵階段時,卻被拒絕轉讓一些核心技術,特別是旋翼槳葉設計制造技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外國技術的壁壘倒逼出了意外收獲。備受挫折的研究人員,從紅豆餅模具中獲得研發靈感,用1年時間就突破其他國家7年才能掌握的旋翼槳葉核心技術。此次,韓國航天工業公司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以AS332“超級美洲豹”為原型,造就了“完美雄鷹”,創造了“懷胎”38個月就問世的研發神速。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韓國數百家企業參與到“完美雄鷹”的研發當中,實現了90%零部件的國產化。
一些問題不能忽視。“完美雄鷹”約10%的零部件依然依靠外國進口。這其中就包括兩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T-700渦輪軸發動機。對飛行器而言,除了機體的設計制造,動力裝置更關乎項目的生死,而航空動力技術長期被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企業壟斷,如果沒有它們的支持將無所作為。因此,在10%不能國產化的零部件背后,隱藏著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
不過,這沒有影響韓國對“完美雄鷹”的期望。韓國人的目標是在成為第11個開發直升機國家的基礎上,轉變為直升機出口大國。韓國國防采辦計劃管理局預計,“完美雄鷹”將包攬今后25年全球1000架多用途直升機需求量的30%。
展翅欲飛的“完美雄鷹”未來表現究竟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