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丹麥這個實驗的報告記錄,并不是有Wi-Fi的房間里種子就不發芽了,而是其發芽率為85.3%,而沒有Wi-Fi的房間里種子的發芽率是95.4%。看起來這里確實有10%的差距,但影響種子發芽的原因有很多?傊,這個實驗設計不能讓人信服。
我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北京的一家種子專業機構聯合進行了一次“Wi-Fi情況下的種子發芽實驗”。12天的實驗結束結果顯示,無論有無Wi-Fi輻射,種子的發芽率都是一樣的。這個實驗一定程度上反駁了Wi-Fi輻射影響生物生長的說法。
荷蘭樹木異常的現象,也很難確定就是Wi-Fi輻射造成的,如果當地有讓樹木染病的病菌,那么不論那里有沒有Wi-Fi輻射,樹木都會出現問題。至于阿根廷實驗中精子失去移動能力的現象,實際上精子離開人體環境后,就會逐漸喪失移動能力,這是精子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和旁邊是否有Wi-Fi輻射無關。
Wi-Fi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一些權威機構其實已經做過研究。比如,香港電訊管理局曾經測量了香港餐廳、便利店、圖書館、辦公室等各類地點62個Wi-Fi的輻射強度,結果得到的測量值只有國際權威學術機構所規定安全上限的0.03%到0.3%,而且這些輻射值都是在很靠近Wi-Fi位置測量的。英國健康保護局曾估計,即使一個離身體有一段距離的Wi-Fi常年開著,它1年所產生輻射大概也只相當于打幾十分鐘手機的輻射量。而對于手機輻射,也沒有證據表明會影響人體健康,更不用說Wi-Fi輻射了。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實驗表明某個事物會損害人體健康的報道時,首先應該檢驗一下,這個實驗是否真的靠譜,真的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