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的免疫力,并不是從營養中直接獲得的,而是依靠人體內外的各種抗原刺激,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這些抗原中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等)的組成成分和代謝物。沒有它們的刺激,人體就不能獲得特異性的免疫力。當極少量的細菌、病毒反復刺激機體后,這些免疫系統就會針對它們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當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侵入時,就可以迅速動員,做到針對性防御。在這里,這些極少量的細菌、病毒相當于給人體起了打“疫苗”的作用。如果人體的內外環境長期處于“干凈”狀態,一方面不能動員人體的正常防御系統,另一方面人體的防御系統長期處于“休眠”狀態也會造成免疫功能紊亂,導致不識別“侵入者”或者“敵我不分”,造成各種錯誤的免疫排斥、抑制、過敏等。我們老祖宗的“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說法,它的核心就是飲食不要太講究,這樣反而能維護我們的健康。這和我們現代免疫學理論是相通的,是可以科學解釋的。
當然,不干不凈,不是說腐敗變質的食品也能吃,而是說日常的食品不必做到無菌的清潔程度,不要太刻意地去沒完沒了的清洗、消毒,有些人愛干凈愛到了潔癖的程度,對食物清潔的要求到了苛求的地步,這樣并不好。當然,也不要走到另外一個極端,把“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當做不講衛生的借口,刻意地去不干凈,為了不干凈而不干凈,這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