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森輕機槍是一挺由丹麥朱利葉斯·A·拉斯穆森(Julius A. Rasmussen)和延斯·特奧多·斯考博(Jens Theodor Schouboe)所設計、時任丹麥戰爭部陸軍大臣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Vilhelm Herman Oluf Madsen)協助擬議采用,并于1902年獲丹麥軍隊正式采用的輕機槍。這也是全世界上第一種大量生產的真正實用化的輕機槍。正因如此,麥德森得以將其制成12種不同的口徑并且銷售至全世界超過34個不同的國家,在歷史當中被發現它在超過100年之間參與了大量的戰斗。麥德森輕機槍是由麥德森制造廠公司(英語:DISA (company))(Compagnie Madsen A/S,其后先后改稱為丹麥步槍綜合制造廠(Dansk Rekyl Riffel Syndikat A/S)和丹麥工業綜合制造廠(Dansk Industri Syndikat A/S))所生產。
設計細節馬德森輕機槍的操作循環
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前身為1880年代設計的丹麥M1888自動裝填步槍(Fors?gsrekylgev?r M1888)。1883年,時任丹麥炮兵軍官的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上尉和在丹麥兵工廠的武器技術人員Rustmester·拉斯穆森,正開始著手研制一枝反沖式半自動步槍;麥德森制定其研發理念和拉斯穆森制作實際的武器。該步槍使用不可拆卸的彈夾條,利用重力向槍機供彈;當該槍無需使用時,可以向下折疊彈夾條以覆蓋開口。該步槍使用8×58RD子彈,首先使用黑火藥,然后修改為更高膛壓的無煙火藥版本。但是該設計并不成功。1896年,設計獲改進為一枝閉鎖式步槍,但仍采用重力供彈式彈匣。這個版本只見生產了一小批的50—60枝步槍,但正因數量稀少,它們只發配給丹麥海軍(英語:Royal Danish Navy)的沿海防衛工事的部隊使用。
其后投資者形成了一間公司,名為丹麥步槍制造廠(Dansk Rekyl Syndikat;DRS);1898年,該公司進行步槍的商業化,并以購自麥德森和拉斯姆森的專利權換取將來的生產專利費。這個時候,麥德森已經離開該項目,并成為丹麥國防大臣。1899年,延斯·特奧多·斯考博中將成為丹麥步槍制造廠的經理,以及一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后續專利。因此,麥德森步槍有時稱為斯考博步槍。1901年,他為麥德森機槍的設計申請了專利。原麥德森機槍使用黑火藥子彈,會迅速導致槍機卡彈。但是,當試圖將設計改為發射6.5毫米無煙火藥彈,效果就變得不錯。
麥德森輕機槍具有一個相當復雜而獨特的操作循環。該挻機槍使用混合了后座作用的閉鎖系統,加上以皮博馬提尼(Peabody Martini)后膛閉膛塊系統作為杠桿式槍機方面的圖形化所形成的鉸鏈式槍機原理以完成閉鎖。后座作用操作分為短一節部分和長行程后座一節部分。每當發射一發子彈以后,最初的后座脈沖驅動槍管、槍管延伸部以及槍機向后運動。槍機右側的一根插銷在向后運動時會進入安裝在機匣右側的操作凸輪板以上的凸輪槽以內。經過12.7毫米(0.5英寸)的行程以后,槍機被凸輪推向上,從后膛脫離(后座系統的“短”一節)。槍管和槍管延伸部繼續向后移動到一個比彈殼和子彈相加起來的總長度還多些的點(后座系統的“長”一節,負責降低武器的射擊速率)。
露出的后膛以后,安裝在槍管以下的奇數杠桿式抽殼鉤(英語:Extractor (firearms))/拋殼頂桿樞轉到后部,抽出空彈殼并且通過機匣底部的拋殼口將它排出。然后槍機上的操作凸輪會將槍機面強制向下樞轉,將槍機左側供彈槽與膛室對準。當槍機與槍管會向前復位的時候,安裝在槍管延伸部上的一根強制推動子彈杠桿會樞軸向前,裝填下一發子彈。麥德森輕機槍這樣獨特的操作機構可以在設計時把機匣(英語:Receiver (firearms))做得較短,連帶地機槍的重量也可以比同時期的機槍。
操作使用直到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
盡管在當時被認為是生產成本昂貴的武器,但亦受惠于其可靠性,麥德森輕機槍得到了相當高度的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有34個國家購入了該機槍,并制成了十多個不同的口徑。
俄羅斯帝國陸軍為騎兵部隊購入了1,250挻麥德森輕機槍,并在日俄戰爭期間給它們發配了該機槍。俄羅斯帝國航空部隊(英語:Imperial Russian Air Service)將麥德森輕機槍用于裝備其莫拉納索尼埃G型(英語:Morane-Saulnier G)和莫拉納索尼埃L型(英語:Morane-Saulnier L)大號單翼機,將機槍安裝在螺旋槳以上并可通過螺旋槳進行射擊。1914年,德國陸軍(英語:German Army (German Empire))為其步兵連、山地部隊與后來的突擊隊隊員發配了其7.92毫米口徑的馬德森輕機槍。
兩戰之間1928年的挪威士兵,其中一位帶著一挻馬德森輕機槍。
一戰剛結束以后,當時位于俄羅斯、裝備了麥德森輕機槍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戰斗部隊,在西伯利亞抗擊布爾什維克。麥德森輕機槍也被發現在中國軍閥時期服役。
19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巴拉圭購入了麥德森??輕機槍用作該國靜悄悄的準備,與玻利維亞的戰爭轉移到格蘭查科地區的共同要求,并曾在1932年至1935年之間的大廈谷戰爭中被巴拉圭軍隊使用。戰爭開始時,巴拉圭手中有近400挻麥德森輕機槍;而隨著戰情的發展,巴拉圭再購入了更多該機槍。其后玻利維亞也在沖突中發配了同巴拉圭口徑(即7.65×53毫米阿根廷子彈(英語:7.65×53mm Argentine))的麥德森??輕機槍。
格蘭查科戰爭期間,阿根廷陸軍(英語:Argentine Army)部隊使用麥德森??輕機槍,執行在巴拉圭和玻利維亞邊境的保護中立立場的作戰行動;并曾至少在1933年,一次對掠奪了一個農場并殺死中的一些居民、由逃兵指揮的馬卡部落成員交戰的過程之中使用。[8]1930年代后期,巴西從意大利收購了大約23輛CV-35小戰車;而7毫米口徑的麥德森??輕機槍裝備在大部分該載具上,每輛裝上兩挻。
6.5毫米口徑的麥德森??輕機槍是皇家荷蘭東印度陸軍(英語:Royal Netherlands East Indies Army)(KNIL)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標準裝備。日后的荷蘭東印度群島失陷以后,大日本帝國陸軍繳獲了一些該機槍并加以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4月至6月之間的挪威戰役之中,挪威陸軍(英語:Norwegian Army)仍在以麥德森輕機槍用作其制式輕機槍,3,500挻M/22 6.5×55毫米“克勞格”瑞典子彈(英語:6.5×55mm)口徑輕機槍被認為是適合于挪威防守時使用。到了1940年,每個挪威步兵班都有一挻麥德森輕機槍以前,挪威軍隊曾經將麥德森輕機槍都發配到其獨立的機槍班之中。每個挪威步兵營除了9挻M/29重機槍以外,還有36挻麥德森輕機槍用作標準裝備的補充。然而,許多挪威士兵不太喜好于使用麥德森輕機槍,因為在這個口徑的該機槍有著只發射數發以后就會發生卡彈故障的缺失,導致它“贏得”了“處女麥德森”(挪威語:Jomfru Madsen;英語:Virgin Madsen)的綽號。以后整埸戰爭期間,德國將繳獲而來麥德森輕機槍用作二線單位武器,而丹麥直到1942年以前亦為德國軍隊繼續生產麥德森輕機槍,并將其改為8×54毫米約根森口徑;而直到1955年以前,丹麥軍隊也未將他們最后的麥德森輕機槍除役。
二戰以后
愛爾蘭曾裝備共24挻(都是.303英式(英語:.303 British)口徑)的麥德森輕機槍。他們都裝備于愛爾蘭軍隊(英語:Irish Army)的Landsverk L60輕型坦克(英語:Stridsvagn L-60)、利蘭裝甲車(英語:Leyland Armoured Car)、Landsverk L180裝甲車(英語:Landsverk L180, L181 and L182)和道奇裝甲車(英語:Armoured_fighting_vehicles_of_the_Irish_Army#Dodge_Armoured_Car)上。1950年代,M1919 .30勃朗寧機槍取代了當時仍在愛爾蘭服役的麥德森輕機槍。
葡萄牙殖民戰爭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葡萄牙殖民地戰爭中,葡萄牙軍隊(英語:Portuguese Army)使用麥德森輕機槍鎮壓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麥德森輕機槍充當Auto-Metralhadora-Daimler 4 × 4 Mod.F/64裝甲車(修改中增加了一個旋轉炮臺狀結構的戴姆勒澳洲野狗裝甲車(英語:Daimler Dingo))的臨時武裝。
在巴西繼續使用
巴西里約熱內盧州軍警(英語:Military Police (Brazil))直到21世紀仍有使用麥德森輕機槍。盡管一些巴西麥德森輕機槍是從毒販繳獲而來,并且強制編入服役(舊式武器主要是來自阿根廷陸軍(英語:Argentine Army),以及一些從博物館盜。蟛糠职臀骶斓柠湹律p機槍都來自巴西陸軍(英語:Brazilian Army);這些輕機槍原來是.30-06口徑武器,但都修改口徑以適應7.62×51毫米北約口徑步槍子彈。官方消息來源指出,巴西軍隊是在1996年將麥德森機槍退役。據報導,最后的麥德森輕機槍終于在2008年4月退役,而警方將會過渡到更現代化、射速更快的槍械。然而,2009年10月19日,巴西警察與毒販駁火期間所拍攝的照片中,清晰地顯示巴西警察仍然使用麥德森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