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性婚姻你可以接受嗎?
要是遇上“假女人”,我肯定會“換人 ”的
曾讀到過一份資料,現代離婚男女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性生活不和諧。這說明,夫妻之間不僅需要性,還需要和諧、高質量的性生活。假如一對夫妻終日耳鬢廝摩,一個鍋子里吃飯,一張床上睡覺,卻沒有性的存在,該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我不是一個性欲很強的人,但性在我的生活里也是不可少的。每逢有了高興事,或遭遇外界的種種誘惑,我都特別渴求。如果自己的妻子恰恰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假女人”,我肯定受不了的。一次兩次還可以諒解,時間一長,非“換人”不可。而且現代醫學證實,良好的性關系對成熟男女的身心都有好處,還能促進某些器官的新陳代謝。為什么一對原本普通的男女,一旦有了性行為,立即變得光彩照人,換了個人似的,其道理正源于此。沒有性的婚姻,說白了就是一種畸形的男女組合方式罷了,這種組合注定是短命的,更甭說幸福了。
雙方都愿意就OK啦
性生活對于正;橐龅闹匾允遣谎远鞯,但是,要說“非得有性生活婚姻才正常”卻不一定成立。除了個別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過正常的性生活之外,我覺得還是有更少數的人因為別的什么原因主觀上不愿意過正常的性生活,比如心理上的因素或其他特殊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中的另一方無法忍受,往往結局就是婚姻的失敗。在咱們周圍,由于所謂的“性格不合”實則是“性生活不和”而離婚的例子并不罕見。而這時候,如果夫婦雙方都愿意接受這種“無性婚姻”的“無言的結局”,婚姻能夠繼續下去,并沒有影響彼此的感情和共同生活的意愿,那外人又何必說三道四呢?也許,有性無愛的婚姻才是更讓人心寒的。
聽起來很美,看能熬得住幾天
歌德有句名言,叫“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愛情的產生是以生理需要為前提的,假如沒有生理需要,那又怎么去愛一個人呢?有一個法學家更是說:“人結婚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性欲。”話雖有些極端,卻也是這么個理兒。如果說男女雙方都有生理缺陷,雙方就是為了組織個家庭,找個伴,建立“無性婚姻”倒還情有可原。但如果生理正常,卻硬要趕時髦說什么“無性婚姻”,實在讓人懷疑能熬得住多久。說是無性,但天天同床共枕、肌膚相親,到底有沒有性,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如果一方堅持“無性”的原則,另一方得不到滿足而出軌,在外面拈花惹草、招風引蝶的話,這婚姻基本上也就到頭了。
“無性婚姻”,好像是在做婚內的“和尚”和“尼姑”,那又何必呢?還不如就單身算了。自己又想禁欲,又要找對象結婚,怎么著給人的感覺都是自相矛盾。如果生理正常,我覺得“無性婚姻”是熬不了多久的。
無性有愛,婚姻也能持久
性是婚姻的充分條件,愛是婚姻的必要條件。我以為:只要有愛,婚姻“無性”也能持久。愛是婚姻的基石,*愛只是愛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其他方面的愛充分而豐沛,完全可以彌補*愛的缺位。在這里,有必要提醒“無性婚姻”的夫妻,你們比普通人更要懂得愛的擴張和培植,為自己的婚姻不斷強基固本。夫妻之間的恩愛自不用說,為了防止愛情疲勞,很有必要借鑒西方“丁克一族”的做法:領養或認養一個孩子,培植一個“愛的結晶”,為自己建筑一個心靈的港灣,為婚姻打下一個堅實的落腳點。如果可能,最好經常性、規律性地參加慈善活動,把所有人視為親人,在包容他人、善待他人之中強化包容對方、善待對方的理由。無性是一種無奈,有愛是一種理由,我看好“無性婚姻”。
現在追“時尚”,將來可能會后悔
隨著觀念的多元化,“無性婚姻”也漸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橐鲇行赃是無性,這只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無權也不應該干涉。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而選擇“無性婚姻”,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但如果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選擇“無性婚姻”的話,那在結婚之前可得考慮清楚,對于這樣的選擇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否則不但不會過得幸福,還會給日后的幸福生活埋下“禍根”。當一方心理障礙解除的時候,這無性的婚姻還能維持嗎?
當初“丁克一族”出現的時候,不是有很多年輕夫妻都崇尚這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嗎?但現在很多選擇了“丁克一族”的夫妻都后悔了,因為他們的半途而廢,不但令女方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還可能誘發各種疾病。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婚姻有性還是無性決不是一個人的事,對于生活方式的選擇一定要慎重起見,可不要為了追趕“時尚”而破壞一生的“性福”!
愛情非得用性來證明嗎?
真正的愛情非得借助性來證明和延續嗎?如果對性的重視真到了這種地步,與其說是在追求愛情,不如說是在追求感官刺激。畢竟,性只有在有情有愛的情況下才是健康和美好的,才能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潤滑和增進作用,而且性并不是愛情和婚姻的全部,只是極小的一部分。這使我想起酒桌上常說的一句話:“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愛情和婚姻又何嘗不是呢?只要有愛存在和付出,有性、無性都同樣能起到滋潤愛情,滋潤生命的作用。
很難說一對健康而年富力強的夫婦一定比一對喪失了性能力而相依為伴的老年夫婦更幸福快樂。事實也告訴我們,老年夫妻往往比青年夫妻更善于理解對方,并默默為對方付出無私的情和愛,生活也變得更和諧美好。因此,對于一些已喪失了性能力的有情人,或有感情基礎、身體健康卻又不愿意過性生活的人來說,選擇“無性夫妻”和“無性婚姻”的生活方式,都理應得到社會和人們的尊重、寬容和理解。
“無性婚姻”不人道
性不是婚姻的全部,只要心中有真摯的愛,如果兩人都因為生理缺陷不能過正常夫妻生活,這也不妨礙婚姻的幸福。但是,沒有生理缺陷的人硬要堅持沒有性的婚姻,就令人無法理解了。誰無情欲?夫妻保持適度的*愛能帶來歡愉不說,還有利于身體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還能加深兩人的感情,增添吸引力。如果有正常生理需求的人,在婚姻中沒有了性,生活又該多么乏味啊。人的生理需求無法抗拒,“無性婚姻”也是很不人道的。隨著社會的開放和人們觀念的開明,許多人已勇于追求自己的“性”福生活,有的人甚至因配偶不能給自己帶來滿意的性生活而不惜離婚。那些堅持“無性婚姻”的人,我懷疑他們一定是心理有問題,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不是很可怕嗎?對女人而言,美滿的性生活還是美容的靈丹妙藥,*愛對女人肌膚的滋潤是任何高級護膚品都難以替代的。生理正常而又沒有性的婚姻是殘忍的,身心健康的人,又怎會拒絕婚姻中的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