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記者瀏覽省文化廳發布在官網的審批公告時發現,相關批文中有些會注明歌手原名,有些會直接以歌手原名公告,所以會有一些非常陌生的歌手讓人摸不到頭腦,而你一旦搞清楚他們的藝名,又立刻會恍然大悟。比如新加坡歌手杜成義,不少歌迷可能會聯想到阿杜(微博),但是境內郁英霞,可能就要費一番思量才能想起是郁可唯;很多人都知道小天后蔡依林(微博)的原名是蔡宜凌,但其實她在報批時用的名字是蔡依翎。小哥費玉清的胞兄張菲大家都很熟悉,但小哥真名叫什么呢?如果只看到張彥亭三個字,很少人能夠和“情歌王子”聯系起來。
藝人出道后用藝名本就無可厚非,比方PUB女王黃小琥(微博),后來被稱為“滅絕師太”都顯得霸氣側漏,但如果說“滅絕師太”黃春鳳,氣勢立即就下去了;因為有五月天(微博)阿信,信樂團(微博)的蘇見信就只簡稱“信”,但阿信叫什么呢?好多粉絲叫他“杏紅”,也就是他本名陳信宏的諧音;另一個臺灣組合飛兒樂團的陳建寧、飛、阿沁三位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黃漢青又是哪個呢,看姓氏就知道不是建寧老師,但名字又很中性,可能要知道飛叫詹雯婷,才清楚黃漢青原來是阿沁。
很多歌手比如陳慶祥后來叫阿牛(微博),原因是當時寫了一首《阿牛和阿花的故事》,于是就叫了昵稱。而“搖滾皇帝”伍佰原名吳俊霖,之所以改名他自己開玩笑解釋是因為考了5個100分。但焦安溥改名張懸就復雜得多,可能不想讓世人知道她是“焦仁和”的女兒;而陳秀枚改名孟庭葦(微博),就相對更久遠一些。此外安心亞本名廖婧伶,范植偉原名范錦東,張宇(微博)原名張博翔都不好猜,而像范瑋琪(微博)(微信號:to_get_her_fanfan) 這樣由范偉琪改來就明顯好多。
歌手國籍審查嚴
坊間流傳一些有問題的港臺歌手審查難過關是因為有“黑名單”,但據相關人士透露,不知道有沒有黑名單,但一定有一個“紅名單”,就是有一些歌手可以不必到文化部報批,直接在省文化廳就可以搞定,而一些口無遮攔的歌手,就要請示文化部才能通過。而只有在拿到正式的批文之后,演唱會才能正式開始宣傳。但如果歌手是外國籍,就一定要到文化部報批才能登臺演出,所以信息時報記者瀏覽廣東省文化廳官網后,再瀏覽文化部官方網站,才搞清楚有些歌手的真正國籍。
比如早在2008年奧運會時,王力宏登臺演出就被注明是“美國歌手”,此外比如費翔、陶喆、方大同、嚴爵、袁詠琳等歌手都是美國籍,他們大都有在美國長大或者美國留學的背景,接觸美式流行音樂更多,所以音樂風格就更靠近R&B、嘻哈和靈歌。相比較來說,蔡健雅(微博)、林俊杰(微博)、孫燕姿(微博)等新加坡歌手,梁靜茹(微博)、阿牛、光良、品冠(微博)等馬拉西亞歌手,因為東方文化的濡染就更靠近港臺地區音樂風格。此外林子祥、衛蘭是英國籍,李霄云是澳大利亞籍,就跟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有關。
不僅是流行音樂歌手,許多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外國籍,比如鋼琴演奏家趙胤胤是澳大利亞籍,鋼琴家殷承宗是美國籍,歌唱家鄭緒嵐是美國籍,歌手同時也是演員的沈小岑是澳大利亞籍。此外還有意思的是,明星巨典總經理石廣生曾在微博透露:“在籌備滾石30廣州演唱會中,我發現特別有意思一件事,藝人的臺胞證或回鄉證,在職業一欄上都寫著:無業人員!不像大陸,動輒演員、歌唱家、文藝工作者。我理解他們所謂的無業人員是指自由職業的意思?磥韮砂段幕是有些差異,換成在大陸就屬于三無人員了,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