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男人雜談 >

泉州版孟母三遷 教育資源不均致校園周邊房價猛漲

來源:好男人網2023-12-20 13:57作者:林夕慕雨

曲線救國型:

無力購買學區房

孩子戶口寄人籬下

孩子出生后,在家里的戶口簿上,找不到小潔(化名)的戶口登記信息。這到底為什么?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剛懷上小潔時,母親阿英(化名)就下了這樣的決心。她心里很清楚,按照她所購買的房子的位置,周邊沒有優質的幼兒園和小學。然而購買第一套住房已讓她一家債臺高筑,不可能輕而易舉地購買第二套“學區房”,她只能獨辟蹊徑了。

孩子出生后很長一段時間,阿英不論社區還是派出所怎么催,她都沒去給孩子辦理戶口登記。后來,她通過朋友加上各種關系運作,找到了家在某重點小學附近的阿江(化名),將小潔的戶口辦到阿江家。于是,小潔表面上成了阿江的一員。有人問起,阿江就說這是一名遠親。

去年,小潔在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的幼兒園讀上了小小班。再過兩年,她該讀小學了。按照片區劃分,今后小潔將可能讀上這所她目前戶口所在地的重點小學。

據知情人介紹,這樣的情況并非孤例。

相關新聞

教育資源失衡有待解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都想將孩子送入好的學校,但是教育資源的發展速度卻并未跟上步伐。專家指出,正是教育發展失衡衍生出了學區房、擇校費甚至是職業掮客等非正常利益產物。

分析

教育資源失衡衍生怪象

多年來,由于政策、資源投入等因素,重點學校與弱校間的軟硬件發展不平衡日漸拉大。表現在師資、教學質量、教學水平、升學率等標準時,兩者的差距也相形見絀。在生源和師資都無法達到平衡分配的局限下,弱校很難通過一些簡單的再投入將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至與重點學校相當的水平。

“就近入學”本來是個意圖良好的政策,卻衍生了學區房這樣的怪象。“就近入學”打破了以往重點學校與弱校間通過入學成績篩選形成的學生分流。但兩者之間教育資源和教學質量形成的巨大落差,讓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為什么就因為戶口的原因,我的孩子就不能進入好學校,別人家的孩子就可以,這更不公平。”家長們竭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砸重金也要贏得一個入學名額。

華僑大學肖北嬰副教授認為,雖然在“就近入學”政策下衍生出學區房這一現象,但要看這個政策對大多數的孩子是否公平。若站在家長的角度看,他們也是為了孩子才會如此,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家長們也應擺正心態,一個孩子的培養受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因素共同影響,學校只承擔著一部分的責任。

另外,雖然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但現實情況卻是入學的孩子太多了。城市化進程導致城市人口的增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泉州入學的越來越多,周邊縣(市、區)到市區來上學的也越來越多,形成了農村學校辦學規模萎縮和城市學校過于擁擠的巨大反差。市教育局初幼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生源仍然在增加,而且幾年內仍將保持這個態勢。

對策

重點建設市區新區學校

“根治的辦法仍然是要加強市區中小學建設。老城區的一些優質學校地方都有限,增加學校面積擴容可能性不大,所以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新區,特別是新成立的小區。”市教育局初等教育與學前教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怪象,近幾年,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

2007年8月,泉州市教育局出臺新規“一套住房三年一個入學指標”,遏制學區房年年換主。

2011年8月,鯉城區多所小學進行合并,以擴大優質學校覆蓋面。同時,鯉城區施行義務教育組團式小片區管理,優質學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實行“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捆綁考核”,使得學校發展更加均衡。

2012年,全市范圍內試水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模式、按政策規定將小區幼兒園收歸管理、推進市區優質學校“一校多園”辦學改革,鼓勵優質學校在城鄉之間組建教育集團,整合名校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泉州市還將合理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城區和城郊的中小學則將不斷擴充辦學容量,以緩解一些區域超規模大班的辦學問題。

職業掮客:

好的小學分三檔

一個名額幾萬元

在教育資源失衡的情況下,名校收取“擇校費”、“贊助費”,同步產生聯結房地產商、催生職業掮客等連串利益鏈條,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市民阿麗(化名)就曾碰上了一名倒賣入學名額的掮客。她想讓孩子入讀泉州市區一所實驗小學,然而自己的房子不在該小學的片區內。一個偶然的機會,阿麗認識了一個號稱阿明(化名)的人。阿明聽說阿麗關于孩子讀書的難處后,拍胸脯答應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名額。阿明稱自己做這行已經好幾年,已經幫許多家長的孩子入讀他們想上的學校。

阿明將市區較好的小學劃分為一、二、三等3個等級,一等學校一個名額要6萬元以上,二等學校4萬—6萬元,三等學校3萬—4萬元。“這只是普通價,所謂的普通價是客戶早點找到我,我就比較有時間去操作,若是時間短了,比如離開學沒幾天了,每個等級價格再多幾萬元,也不一定能搞得定。”

阿明說,搞定一個學籍,幾萬元不是全部落入自己腰包,而是要通過各種關系運作,有時還得請其他人牽線搭橋,環節多了,費用自然不少。

后來,阿麗并沒找阿明幫忙,因為這個價格對她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令阿麗吃驚的是,她聽說一個做生意的外地老板,最后將孩子送進某重點小學,花了10萬元。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