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家的慈善,內部團結是基礎
修身齊家,陳光標作出了一個男人的好表率,四十二歲,就達到了很多人一生都無法觸及的人生境界,可對于他來說,必須的。小家幸福了,那么大家呢?
據媒體報道他的父母在老家生病了,都很少有人來看望。村里人都知道他捐了很多錢,但大多以為他的錢要么來的不正、要么來的太容易,捐款是應該的。陳光標需要多做一些工作,除了捐錢,還要跟家鄉父老深入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事業是靠努力打拼而來的,每一分都是血汗錢。比如,搞個工業旅游團,拉著老鄉們到自己的工廠和施工現場參觀一下,肯定能夠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一個男人,最怕別人說他不孝,我希望光標同志能夠為年老的父母創造一個適宜的精神家園。但這事兒,恐怕比捐款難多了。
處理完家事,就該治“國”平天下了。治理企業,陳光標肯怕現在有心無力了,常規的工作肯定交給其他人代管了。那就接著走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吧,把公司現在的股東結構搞得更為開放一些,讓幕后辛勞的同僚們能有一個值得托付的、看得見的未來。我不知道陳光標在黃埔再生能源占多少股份,但肯定不是100%,他的每次捐款除了跟家人通氣之外,有沒有真正贏得其他小股東的認同,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又是怎么看待企業的利潤被一次次無條件的抽走?
一個企業家,首要的價值是讓企業贏利,是讓追隨自己的人能有更好的明天,企業是眾人組成的,不能隨著一個人的意志而特立獨行。
而且一個知名的企業,還要造福地方經濟和百姓,陳光標把利潤都奉獻給了大社會,而當地的稅收和其他應得利潤是不是就沒有保障了呢?慈善事業不能只是一件光鮮的外套,里面罩著的又怎能是破破爛爛的內衣呢?大成者,往往更注重那些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完美。
還有,一些被陳光標拒絕的政府或公益組織,心中有可能憤憤不平:給別人捐得,為何給我就捐不得了呢?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還直截了當地拒絕了黃埔的業務競標。這當然是公婆各有理的事情,陳光標也有一肚子苦水,但問題的實質在于,陳光標的慈善沒有一個專職的組織來打理,而且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理念,讓社會誤以為他想捐的時候就大手筆,而不愿意的時候則分文不掏。誤會大了。
慈善是比企業經營更大的事業。有時候,掏錢比賺錢更難,每個人回老家過春節的時候都深有體會,自己的口袋掏空了,搞不好還會被人埋怨。是呀,如果慈善成了施舍,成了個人臉面的貼金紙,難免不被誤解。我個人認為,慈善事業的價值,是在于長久地、實效地解決某個特定的主題,而且越窄越好,比如藏羚羊保護、母親水窖、山區失學兒童、白內障復明等。而且,還要有一個管理得到的ngo組織、規章制度、能干的經理人,否則任憑自己的豪氣沖天,且不說別人的批評,自亂陣營的事情有可能就會發生。
看來,光標同志除了跟“巴比”比決心、裸捐之外,還得學學那些運作得當的慈善基金會。個人認為,陳光標不應該把黃埔企業和自己所有的家當作為老母雞,而是應該拿出幾億啟動資金作為種子,像李連杰的壹基金那樣以小搏大,爭取更多的富人的支持,雪球滾起來了,就會產生超越個人的偉大力量。光標同志,慈善的路要比個人生命還要漫長和開闊,請現在就仔細謀劃一下您的慈善大未來。
3、企業家個人品牌的塑造,終究要以企業品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工業企業品牌一般分為三個階梯:產品品牌、企業家品牌、企業品牌。對于那些產品和服務遠離普通大眾生活的工業企業來說,企業家品牌擔當著溝通企業與社會的重任。華為的任正非、遠大的張躍、三一重工的向文波、萬向的魯冠球和遠東電纜的蔣錫培等工業企業領軍人物,都是從被人們經常忽略的經營領域走到了社會大眾的聚焦點上,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企業品牌做加法和乘法。
而黃埔再生資源公司的網站,基本上是陳光標慈善事業的個人專版,企業家品牌占據了絕對的位置。而其核心業務—再生資源利用的綠色工程,卻難以找到只字片語,我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江蘇黃埔的企業實力、創新技術、經營理念、管理團隊等基本信息。當然,有意淡化企業、凸顯個人品牌是陳光標經營手段,似乎也可以理解的,但他的個人品牌大旗能夠引領企業品牌走向勝利嗎?
企業家的舞臺不是媒體營造的虛幻空間,而是依附于身后的企業實體的價值創造能力。就像很多年前,邁克爾-喬丹對三心二意的羅德曼所說的那段經典勸誡:因為你在nba,你在公牛隊,所以社會才那么關注你,請你灌唱片、演電影,但自己要知道,如果哪一天你離開了公牛隊和nba,你就一錢不值。羅德曼不幸被言中了,他沒有明白一個中國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個人覺得,陳光標的一些做法更像唐駿之流的職業經理人,過于關注自己的個人品牌價值,慢待了為自己撐腰的企業實體。唐駿是有意的,而陳光標就會是無意的嗎?我要是黃埔再生資源的小股東,就會提出我的經營構思:尊敬的陳董事長,我們一起想個辦法,把陳光標的企業家品牌更好地同黃埔再生資源的企業品牌結合到一起。能夠陪著你走的更遠的,不是當前的社會焦點關注,因為這種虛幻的東西來得快、去得更快。只有您的企業、您的同事能夠陪著你走過風風雨雨,且您每次對社會的捐獻也都有我們的奉獻,請跟我們一起戰斗吧,不要老是單溜!
作為一個專心從事工業企業營銷咨詢的人員,我覺得有義務為陳光標的個人品牌和身后的企業品牌把把脈了。在這里給光標同志三個建議:第一,下次對媒體講話的時候,要說三個感謝,感謝江蘇省、感謝黃埔資源再生公司、感謝陳氏家族,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做大慈善的機會。第二,把黃埔再生資源的公司網站還原為正常的面目,而慈善事業完全可以新建一個網站,名字暫且叫“光標慈善機構”。第三,明確自己的慈善理念、制定完整的慈善事業經營制度和規范、物色專業人才成立光標基金會。
砍完這三板斧,我相信光標同志的高調就會被更多的政府官員和社會大眾所認同,而且這種認同是不附帶捐款的前提條件的。陳光標董事長,毛主席教導我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而今的事實則告訴您:高調可以,但要換一種唱法。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企業品牌不僅不能從您的個人品牌上占到光,反而還要被您所拖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