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男人雜談 >

陳光標事件在巨富中死去可恥,陳光標砸車

來源:好男人網2023-12-20 13:57作者:林夕慕雨

陳光標砸車

陳光標砸車:

伴隨著“呼呼呼”的聲音,鋒利堅韌的“機械手”毫不猶豫伸向下方的黑色奔馳,刺穿車身,砸破玻璃,隨即將整個車子壓扁……9月22日中國城市無車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國首善”陳光標又火了一把。昨天,他在自己的公司提前過起了“員工無車日”,給員工發自行車,發騎車補貼;又親手將自己一部還有3年才報廢的奔馳當場銷毀。

我們理解陳光標的苦心,可砸車之舉,是否合適?

支持

縱使作秀也漂亮

陳光標此舉給了我們兩個看點。

一看參與公益事業的熱情。城市交通擁堵以及車輛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了我國不少城市不得不面臨的“大城市病”。少開一天車,本身是一個號召,雖不具有強制,但這樣的行動對城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急需得到社會的普遍響應,F實中,這樣一個行動,在非政府組織之間響應,更需要一種自覺和社會責任意識。陳光標在自己的企業中響應了無車日活動,便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值得學習。政府責無旁貸,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個體參與到無車日行動中來,共同為城市的發展著想,貢獻一份力量。

二看公益行動的長效性。公益的價值被普遍認同。但也有不少企業只把做公益事業作為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譽度的軟廣告來宣傳。借助公益行動為自己吆喝,本也無可厚非,但更希望企業的公益行動有個長效機制,而不只是在報上留名、電視中留影,像一陣風吹過,開了個頭應煞了尾。在這個層面上,陳光標響應無車日,有扎實的行動:購買了員工自行車,并制定了補貼標準,且敢于對社會公開。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為少開車的公益行動的長效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少提口號,多些實干,是公益事業最需要的。

基于此,陳光標響應無車日的活動,即便是一場秀,那也秀得漂亮,同時希望有更多的組織和個人也能如此一“秀”。

不只是行為藝術

第一:陳光標砸車砸得好,這符合他一貫高調做事的風格。進入新世紀,倡議綠色出行的行為藝術形形色色,其中要數“裸騎”的影響最大。2004年6月首次“世界裸體自行車日”閃亮登場,活動的宗旨就是為了抗擊對石油的依賴,倡導綠色出行。今年6月22日,廣州大學生裸體騎車倡導綠色出行活動,雖引起爭議,卻起到了宣傳環保的效果。與之不同的是,陳光標砸車不僅僅是行為藝術,他從自己的坐駕下手,舍得付出高昂成本,為踐行環保砸下了令人惋惜卻又倍爽的一錘,其標本意義不可小覷。

第二:說到做到,補貼騎車“反其道”。陳光標購買了兩百多輛自行車發放給所有的員工,并親自騎著自行車帶領著員工走上街頭,宣傳環保。他宣布員工騎車上班,5公里之內的每月補貼300元,10公里之內的每月補貼600元。按說,駕車上班享受油費補貼說得過去,可陳光標對不再有油費負擔的騎車上班反而發放補貼,而這種鼓勵措施有可能影響企業運行的效率。這其中的“玄機”在于他真心誠意做環保,不計企業眼前得失,而且,讓低碳出行的員工得到實惠,也變相提高了無車族的收入。

第三:建議油價再漲50%等雖不靠譜,卻令人聽得舒服。“語不驚人誓不休”也是陳光標的一大標識。他提出的一系列針對汽車消費和大排量的漲價措施,要將“所得資金用于發展公共交通更上臺階和縮小貧富差距”。這既能激勵人們少開車、多騎車,又能調節畸形的社會收入分配,可惜這只是理想化的烏托邦。然而,這一番令一些富人恨之入骨的“雷語”,卻讓人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從富人群體中走出的叛逆者形象。陳光標身上所體現出的“富而有德,德富財茂”理念,不僅促使他長期以來對慈善公益事業的身體力行,更彰顯其作為富人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確實值得人們尊重。

反對

更需要保持理性

今年3月份的時候,陳光標為了倡導低碳生活,把全家的名字都改了,“我叫陳低碳,我老婆叫張綠色、我兩個兒子分別叫陳環保和陳環境。低碳、環保、綠色、環境都在我們家。”這在當時,傳為笑談。也不知現在有幾個人叫陳光標“陳低碳”的。顯然,倡導低碳和改名字,根本扯不到一塊兒。

現在的砸車,顯然如出一轍。倡導綠色出行,并不是完全禁絕其他的出行方式,這幾乎是常識,你陳光標也不可能總是步行、騎車,或者公交出行。把車子砸了,而綠色出行又不及,還不得借車或者租車?

而且,“低碳出行”也是相對的,不可能有絕對的低碳。只有有效率的低碳,才是真正的低碳。也因此,步行、騎車,或者公交出行,也未必就一定低碳了。如果一律以耗能多少為低碳,那么,騎車相對于步行也未必低碳,比如,車子制造出來,就已經產生了“碳”。當然,因此就倡導騎馬騎驢,那就只能回歸原始時代了。

而把好端端的車子砸掉,本身就有悖低碳。顯然,對資源的節約,是低碳的應有之義,把還有使用價值的車子砸掉,幾十萬元因此浪費,如網友所說,“暴殄天物啊!把車賣了捐出去也比砸了強。”

作為公眾人物,著力于公益事業,高調可以,但其行為方法,至少也應該理性。從改名,到現在的砸車,以為可以因此影響社會,不僅是異想天開,相反,有可能讓“綠色出行”這樣本來正經嚴肅的主題,變得荒誕不經。

無法模仿的行為

標哥砸車,模仿不得。為啥?

一是標哥砸的是還有三年就要報廢的奔馳,也就是說,他只是讓奔馳提前報廢了;至于該奔馳油費、維修費是否高于賣車款,咱不得而知,反正標哥砸的是輛舊車,他能買輛新車砸嗎?或者他能把中國所有大排量的車都買來砸了嗎?

二是砸了奔馳還有寶馬,標哥出行還有保障,雖然他倡導出門騎自行車,他也確實出門騎了自行車,如果標哥一氣之下,將公司所有的汽車全部砸了,大家都騎車或乘公交車、地鐵上班,才是真正的環保,他做得到嗎?

三是作為有錢人,標哥已經體驗到了駕車出行的好處,同時也體會到了對環境的污染,但是,更多的工薪階層,還沒有嘗到私家車,特別是豪車出行的滋味,標哥就用自己的行動,代表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砸車,雖然玩的是刺激,但其“提高油價50%、停車場停車費按每小時10至20元計費,車輛上牌費2.0排量以下10萬”等言行,卻深深刺痛了有車族和無車族的神經,因為油價上漲50%,意味著物價上漲200%以上,老百姓還要不要生活?

也許,“提高油價50%”等,標哥承受得起,富豪們也承受得起;今年砸奔馳、明年砸寶馬,標哥也玩得起,但這樣的做法有實際意義嗎?倡導綠色出行,你只管一年四季騎自行車上下班好了,出遠門你就打的,但你犯不著拿砸車作秀,你完全可以把奔馳賤賣,把錢給需要的群眾,也算做了一件善事,難不成讓趙本山也模仿把飛機給砸了,因為那玩意更耗油,更不環保。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