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不白的白酒
還原勾兌被公眾如此誤讀的真相
事情源于1998-1999年之間兩件事情的前后聯系,被媒體和公眾泛化聯想了,至今“勾兌”一詞被媒體和公眾已經整整誤讀14年。
前一件事,是1998年春節期間發生在山西文水縣的特大假酒案,不法商販用甲醇兌水制成的散裝白酒導致27人死亡。此事經時任中央領導批示后,全國各大媒體跟進報道,初步形成了公眾對“勾兌”的認知。
后一件事,是1999年的一次新工藝白酒研討會上,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高工在會上指出,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產的新工藝白酒達到70%。但該觀點被媒體誤讀,次日國家級權威媒體報道“目前我國70%的白酒系勾兌”,當時即引起軒然大波。這就導致很多人將兩件事聯想到一起,由此形成了“勾兌酒”等于假酒或劣質酒,不敢喝、不能喝的廣泛認知。
后來沈老曾多次指出原始觀點被媒體誤讀了,但始終沒有扭轉這一認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