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幫:因水而興,滬上聞人
青幫鄭成功組成洪門以后,曾派翁××,潘××二人到北京坐控清朝消息。翁被清廷查獲,叛降清廷。潘××堅持繼續組織“安清幫”,以“安清”二字迷惑清廷。
清廷擔負運河的運糧任務。為了掩人耳目,改弟兄敘義為師徒相傳,并定輩份為:“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二十個字。徐錫麟、秋瑾二人參加后,由他二人續添上“大通悟學”,湊成二十四個字輩。
清亡后,又興第二個二十四代。再后又興第三個二十四代。“青幫”以替清廷在運河運糧為掩護,因此受到清廷籠絡,在沿運河的江淮各集鎮分立碼頭,并以六品官職為碼頭官,以碼頭官收徒,老年時擇一得意門生傳衣缽,召集徒子徒孫開大會,稱為“關山門”,傳師位于繼承人。傳師位之后,老師就不能再收徒弟了。太平天國時,“青幫”曾大量供給太平軍有關清兵的情報。
清末發展海運,糧食由輪船直運天津,運河失去作用,“青幫”組織離開江淮流域,轉移到其他地方繼續活動。民國建立后,“青幫”已是很強大的社會組織了。特別是在江浙和河北省很盛行,上海更是一個中心點,馳名的老頭子有葉澄衷、虞洽卿、黃金榮、朱坤山、杜月笙、楊阿毛(自耀)等人。此中,有的成為國民黨幕后人物;有的成為黑社會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