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混日子的人大腦會早衰?看完你還混日子嗎?這不是在嚇唬我們吧!近年來不少研究都得出同一個結論:大腦是可塑的,可以根據使用情況而改變。不久前,再有新的證據表明,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的大腦發育,突破了過去傳統腦容量限制。
那么,在這個信息多元而豐富的“數字時代”,大腦的認知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升和擴充呢?
數字時代需要“更強大腦”
轉眼又到開學季,當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在電腦上做作業的同時,還可以游刃有余地在網上做其他毫不相干的事情,這到底說明了什么呢?
毫無疑問,今時今日的我們已走入“數字化”時代。有操作系統的咖啡機、能用藍牙與手機連接的馬桶、能同步數據的牙刷……這既是一個科技的時代,也是一個信息時代,而聯系所有信息和科技的,就是數字化的發展。在這樣一個信息豐富、刺激多元、節奏快速的數字時代,在任務并行的條件下,如果你可以做到同時收聽語音信息和閱讀郵件,那么就證明,你具有與時代相符的工作記憶和更好的任務切換能力。
不久前,對于數字技術發展對大腦發育影響的研究,來自加拿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斯坦·庫奇(Stan Kutcher)博士有了新的發現——有證據表明,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的大腦發育,突破了過去傳統腦容量限制。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增強工作記憶和任務切換的能力,不妨嘗試向年輕人學習。因為相比于過去一成不變的學習和工作模式,現代人的大腦已經習慣于應付數字時代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現在的年輕人們可以通過“把記憶練習融入日常生活”等簡單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提高認知能力和大腦效率。
這些年來,“用進廢退”法則一直為神經學家們所研究,而這個生物進化的重要理論,也在不斷地被新的研究成果所證實。如此說來,人類的“前途”可謂相當光明——我們的體質可以靠鍛煉來增強,我們的顏值可以靠保養來提高,而對于大腦而言,只要方法正確,智商也一樣不會“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