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恃才傲物:左宗棠為什么看不起曾國藩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admin

另外,曾國藩是典型的粘液質性格,這種人的特點是反應緩慢,行動拘執,謹慎內向,凡事只肯說三分話。他觀察思考得比一般人細,下判斷也比一般人要慢。周騰虎曾經說曾國藩“儒緩不及事”。他的學生李鴻章也當面指出他病在“儒緩”:“少荃論余之短處,總是儒緩。”他對周李二人的判斷是首肯的,說“余亦深以舒緩自愧”,“駑緩多病,百無一成”。這種性格特點更加重了他的“笨拙”,使他眼中乏精悍之氣,面上無果決之容。在左宗棠滔滔不絕指劃天下之時,他只是默默傾聽,認真思考,并沒有在第一時間貢獻出什么高明的見解。因此左宗棠才得出了“才具稍欠開展”的第一印象。

曾左二人的首次合作卻是十分順利的。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曾國藩俯察天下大勢,判定清王朝正規軍隊已經徹底腐敗,要想平定太平天國,必須赤地立新,編練一支全新的武裝。所以到長沙不久,他就上了一道后來被認為是湘軍成立之標志的奏折:

今欲改弦更張,總宜以練兵為要務。臣擬現在訓練章程,宜參仿前明戚繼光、近人傅鼐成法。

但人們很少注意到,就在曾國藩上這道著名的折子前三天,湖南巡撫張亮基也上過一道內容相似的折子,提出:

委明干官紳,選募……鄉勇一二千名,即由紳士管帶,仿前明戚繼光束伍之法行之。所費不及客兵之半,遇有緩急,較客兵尤為可恃。[ 張基亮:《籌辦湖南堵剿事宜折》,《張大司馬奏稿》卷一。

也就是說,委任明達干練之人,仿效戚繼光練兵之法,練成一支精兵。所費既省,一遇緩急,又比從外省調來的“客兵”管用。

我們知道,所謂張亮基的折子,其實就是左宗棠的折子。兩道折子思路、措施乃至用詞(“仿前明戚繼光”)如此相似,說明“湘軍”的發明權不能由曾國藩獨占,應該是曾左二人充分磋商后的產物。

除此之外,二人還在另一個問題上不謀而合,那就是要加強湖南防衛,應該從掃清湖南境內的土匪入手。這樣,如果太平軍再次進入湖南,才不會得到湖南本省土匪的呼應。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曾左計議已定,具體事務由曾國藩來操作,而左宗棠則在調人用兵和辦公經費多方協助。曾國藩初涉軍事領域,兩眼漆黑,幸虧左宗棠向他推薦了滿族軍官塔齊布作為幫手。塔氏為人忠勇,做事負責,后來成為湘軍名將,他的幫助對曾國藩在軍事上的迅速成功至關重要。對于這一切,曾國藩十分感激。這段時間,曾左往來信函極多,曾國藩探討軍務的信件干脆不再寄給巡撫張亮基,而是直接寫給左宗棠,對左的稱呼也從客氣的“尊兄”變成了親切的“仁弟”,顯示出兩人關系的日益親密。

不過,這種良好關系建立在一種有點特別的交往形態上。按理,曾國藩科名既早,年齡又長,又是二品大員之身。當然應該是曾國藩發號施令,小小布衣舉人左宗棠只有畢恭畢敬、小心建言的份兒。然而事實卻是掉了個個兒。左宗棠在曾國藩面前毫不客氣,對曾國藩動輒指手劃腳,指示訓誡,毫不客氣。我們可以參考左宗棠在湘軍成軍之后寫給胡林翼的信中生動描繪的場景,來想象一下曾左最初的合作狀態:

滌公才短,麾下又無勤懇有條理之人,前自岳州歸后,弟無三日不過其軍絮聒之。伊卻肯聽話,所以諸事尚有幾分。近來外人亦不盡以書憨嘲之。伊卻自笑云:壞了幾分矣。以后若再好幾分,恐又行不去也。

那意思是說,曾國藩才能短淺,書呆氣重,又沒其他人相幫,所以全賴他處處出主意。好在曾國藩畢竟為人老實,“肯聽話”,在他的指導下,諸事還算頗有起色。湖南官員們終于不再嘲笑曾國藩是書呆子了。

左宗棠的高已卑人、當仁不讓之態在信中一覽無余。這種做派在傳統官場絕無僅有。

左宗棠的性格和曾國藩可謂截然相反。他是典型的多血質,這種人的優點是反應迅速,做事果斷,尤其善于在紛紜復雜的局面中迅速發現機會,定下策略。缺點則是過分自信或者說自大,性情過于張揚外露。左師爺的傲慢,和他的才氣一樣有名,甚至比他的才氣更為有名。在巡撫面前,他以救星自居,面對曾國藩,他更毫不客氣。一般來說,多血質人格者和那種做事緩慢,反應遲鈍,過于謹慎的同事通常很難合得來。而曾國藩恰恰是這種人。再加上剛剛出山辦事之時,曾國藩遠非后來的“老奸巨猾”,而是一個“官場愣頭青”,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上,書生氣重,拘執生硬,令左宗棠看著著急,忍不住經常加以“指導”。好在曾國藩和張亮基一樣好脾氣,對左宗棠俯首聽命,從善如流。因此才造成了這段難得的“同心若金”。

可惜的是,這段蜜月為期過短。咸豐三年,張亮基調任署理湖北總督,左宗棠也隨之北上武漢。這兩個人一走,曾國藩在湖南馬上就寸步難行,處處碰壁。那些湖南官員早就痛恨曾氏越位侵權,此時團結起來,處處給曾國藩小鞋穿。曾國藩一怒之下出走衡陽,想脫離湖南官場,獨力創建湘軍。這個想法看起來解氣痛快,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剛剛來到衡陽曾國藩勢單力孤,形只影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處境十分困難。恰在此時,張亮基調離湖北,左宗棠也歸鄉隱居。曾國藩聞訊大喜,立刻寫信請他來幫助自己。

在長沙數月,曾國藩自覺與左宗棠惺惺相惜,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戰斗友誼。他認為,在庸官遍地的湖南官場,只有左宗棠和他是以天下為已任的英雄。別人不理解他為什么自討苦吃自練軍隊,左宗棠一定能理解。別人不支持他“赤地立新”,左宗棠一定會出來支持他。

因為深知左氏的性驕氣傲,所以他給左宗棠的這封邀請信寫得異常客氣:

弟智慮短淺,獨立難扌耆,欲乞左右野服黃冠,翩然過我,專講練勇一事,此外,概不關白于先生之前。先生欲聾兩耳,任先生自聾也,吾不得而治之也,先生欲盲兩目,任先生自盲焉,吾不得而鑿之也。

意思是說,我請您做一個高級顧問,不敢讓您承擔那些瑣碎的俗務,只要居傍指點指點我就可以了。

令曾國藩萬萬不想到的是,左宗棠回給曾國藩一封極為冷淡的信,明確拒絕,“文字似敬實疏,態度似謙實傲,與曾國藩之火熱心腸、尊奉情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王澧華:《論曾國藩與左宗棠的交往及其關系》,《安徽史學》1996年第2期。]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