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設計體現永久占領
日本侵占東北,本來鳩占鵲巢卻以主人自居。自認為能永遠霸占東北,對偽滿洲國的新京建設自然是不遺余力。新京的布局是由世界著名設計大師規劃,依照19世紀巴黎的改造劃模式和英國學者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論,仿照法國的巴黎、澳大利亞的堪培拉等國際大都市興建而成的。
日本人營建新京是不惜血本的,一邊大興土木一邊植樹造林,將從長白山移植來的樹木栽種在新京。當時新京的道路名稱,均由偽總理鄭孝胥命名。新京落成后,溥儀的皇宮,偽滿洲國的“八大部”,即偽滿洲國八大統治機構:治安部(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悉數落戶于此。
偽滿新京的城市布局采取同心圓內向結構,按照中軸線和大型環島布置,以大同廣場(今長春人民廣場)為中心,豎向以大同街(今長春人民大街),橫向以興仁大路(今長春解放大路為軸線),組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新市區。
長春在這一時期的道路以兩線直角交叉為原則,附之放射系統、循環系統風格。這時的長春,干線道路大約有26到60米,分為快車線和慢車線,還成立了滿蒙車輛研究委員會來解決東北地區的載貨馬車問題。
依據長春起伏的地形,在小河川流的低地,基本都被開挖成人工湖并設為公園,避免作為住宅用地。長春的下水道建設,采用污水和雨水分流模式。設計使雨水流入市內公園的人工湖,污水則放流入伊通河。不過,污水凈化方式的研究,直到日本戰敗都沒有完成,處理場也沒有動工。
現在漫步長春街頭,日偽時期留下的建筑觸目皆是:偽滿皇宮博物院,原為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所居宮殿的舊址;吉林大學新民校區基礎醫學部,原為偽滿國務院;白求恩醫科大學校部,原為偽滿司法部;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原為偽滿軍政部;東北師大附屬中學,原偽滿興農部、文教部舊址;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院,原偽滿民生部舊址……這些建筑設計之牢固,掄鎬砸,也就一個白點;據說用炸藥炸,都炸不動!
之所以如此不惜血本營建新京,是因為日本來了就沒想走,根本沒想到日后會戰敗,會退回日本列島。到日本投降時,偽滿洲國的皇宮僅完成了地下部分。北端的皇宮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皇宮前面的開闊地帶是皇帝、臣民的休閑場所(即今天的文化廣場)。另外,在今天長春一汽一帶,還規劃了更加龐大的皇宮備用地?梢钥闯,日本是準備長期占領東北的。
在新京單體建筑的設計上,日本也表現出永久占領的理念。如偽滿洲中央銀行總行辦公建筑樓,歷時四年多建成,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二萬六千八百多平方米。建筑結構為鋼架整體混凝土澆鑄,外墻用東北產的花崗巖石貼面。主樓高21.5米,到最高部位為27.5米。地上四層,地下二層,預算巨資偽幣6百萬元。大樓正門為厚重敦實的檐口,門柱以十根帶棱凹槽的花崗石雕成。挺直的柱身從臺基上拔地而起,大廳正面和兩側有天然大理石柱28根,是典型的古希臘式建筑。墩鏈式的圍墻,獨具特色。地下室的金庫大門是在美國定做的,金庫門長4米,寬2米,厚1.5米,最輕的15噸,最重的25噸,均為鋼鐵打制。日本人稱,這是當時亞洲第一堅固的建筑。
偽滿洲國綜合法衙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頂邊緣雕有花紋,有四條突出墻面的裝飾柱。整個建筑用淺褐色寸條瓷磚貼面,用深紅色琉璃瓦鋪頂。偽滿交通部舊址,整個建筑用淺褐色寸條瓷磚貼面,用深紅色琉璃瓦鋪頂。
偽滿新京的建筑如此新潮、龐大且奢華,博得日本國內和日本關東軍一片掌聲。但在偽滿洲國內部卻發出了不同聲音,意見居然來自日本人扶持的傀儡皇帝溥儀。
1932年3月份,日本人在設計新京的有關宮殿和辦公街的位置時,引起了溥儀的極度不滿。因為皇宮位置未“坐北朝南”,不符皇家體統,溥儀甚至發出了“絕對南面的嚴重聲明”!幾經爭議,雙方互為讓步,終于在1932年11月達成最終方案。宮殿選址杏花村,皇宮正門朝南也得到了確認。對日本人唯命是從的溥儀,在自己的日本主子面前,總算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強硬了一回,大概也是唯一的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