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胡適對“曹雪芹”的考證依據,不足為證
《紅樓夢》第一回說:“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但關于“曹雪芹”的身世、經歷,人們一無所知。
他何時何地寫出這部巨著?還有哪些著作留世?他的后人在哪里?
這些都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和探索,也引起不少疑義。
胡適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考證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曹寅是清康雍朝的江南織造世襲巨富。然而,據考證《曹氏宗譜》和清宮檔案曹寅孫子輩記載都沒有曹雪芹的名字。
冒廉泉先生認為,二百年來考證《紅樓夢》存在兩個誤區:
一是對“曹雪芹”這名字太較真,《紅樓夢》“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那句話中,那個“悼紅軒”明明是假的,不存在的“悼紅軒”中,怎能坐著一位真實的“曹雪芹”在披閱《紅樓夢》呢?應該認定,作者杜撰的“悼紅軒”中坐著一位化名“曹雪芹”的人,在披閱《紅樓夢》。
“曹雪芹”是假名,現代叫筆名。魯迅姓周,巴金姓李,曹雪芹難道不能姓冒嗎?
二是主觀認定“曹雪芹”著作了《紅樓夢》,作者必須姓“曹”,其他免談。
于是對號入座,在清檔案中找到一個曹寅,上下三代做過五十八年年江南織造,接駕康熙皇帝四次,是個顯赫富豪人家,“曹雪芹”必須生在這個曹家。
但是從《曹氏宗譜》和清代宮庭檔案中,找不到曹寅后代有叫“曹雪芹”的人,沒有證據,成了一個謎,直到上世紀初楊鐘羲發現敦誠著的《四松堂集》有“雪芹為楝亭通政孫”,這才給曹雪芹找到身世,成為胡適考證的最大根據!
但那句“雪芹為楝亭通政孫”是寫在一箋條上的夾注,是刊印《四松堂集》時才夾添上去的,不是敦誠的原文,可信度無從證明,這句夾注也許是當時書商出于賣書目的攀扯豪門的一個謊言,一個滿足學界和讀者好奇心的謊言,一個能為曹雪芹找到出身富家的美麗謊言。不管怎樣,對于胡適來說,總算找到一個叫“曹雪芹”的富豪后裔,謝天謝地,如獲至寶!
冒廉泉認為,在清初康熙雍正盛行文字獄時代,作者要冒抄家殺頭的危險,動輒家破人亡禍及子孫,哪敢書寫真實姓名?那時的著作刊印大都是在著書人去世以后,因此,被一度視為禁書和“淫書”的《石頭記》最初只能以手抄本稍稍流行,作者為了保護自身和家族,故意擺出迷魂陣,《紅樓夢》開門見山說,“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書上明寫參與撰書的有空空道人、吳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棠村五人,這五個人,是隱去真實姓名的虛構人名,都是假名,不過是“原應嘆息的假語村言”罷了(元、迎、探、惜,賈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