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下毒 、暗殺:愛演“宮斗劇”的日本陸軍高層
1944年6月的一天,早晨6時,天剛蒙蒙亮,在日本山形縣的一間普通房舍中,3個人分賓主落座,相對無言。最后坐在主座的光頭男子拿起一份文件,放在兩位訪客面前。
這兩人趕緊抓起文件,只見文件的留白上寫著一行字“萬不得已時應使用非常手段斬殺東條”。見到這個批語,二人面露喜色,便要告辭。
光頭男子卻突然叫住他們:“現在這時候,做什么都晚了!”卻又抓起一支紅色鉛筆,在計劃書后面鄭重寫下“贊成刺殺”。然后他抬起頭問訪客:“你們要怎么刺殺國奸?”兩位訪客中有一人高大健壯,想也不想答道:“扔炸彈!”
光頭男子淡淡一笑,搖了搖頭,半晌說出一句:“津野田知重少佐,你知道習志野學校有一種氫氰酸毒氣彈么?”隨后,又向訪客詳細介紹了氫氰酸毒氣彈的特點。
這個光頭男子,就是蟄伏在家,“閉門謝客”的預備役陸軍中將石原莞爾。他并沒有想到,自己冥思苦想一夜,制定的“毒氣彈刺殺”計劃把原定參與政變的皇族嚇得要死,最終導致陰謀敗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軍的指揮體系堪稱是參戰國中最為扭曲的一個。在看似完善的體系之下,充斥著“下克上”和“獨斷專行”,各級將領之間爾虞我詐,互相掣肘、拆臺。
如果再聯系到20—30年代日本陸軍中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爭斗謀殺,我們實在難以想象,日本陸軍怎么會把自己的指揮體系變成了“宮斗劇”的大舞臺?
當然,在二戰期間,各國軍隊的高層中都充斥著政治斗爭,既然“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那么,軍事統帥就必須懂政治。但對于日本陸軍而言,中將以上的將領,首先應該是合格的政客,因為日本的軍隊,從明治維新起,便是派閥政治的重災區。
二戰日本陸軍,幾乎沒出什么名將,但山下奉文絕對是個例外。“馬來之虎”的威名,一度讓盟軍聞之色變。但有趣的是,山下奉文雖然有功,卻始終得不到提拔。甚至很快就被踢到中國東北的冰天雪地里坐關東軍的冷板凳。直到1944年日本在東南亞一敗涂地之時,山下又突然被調回馬來半島,美其名曰“組織防御”,實際上被拉出來為日軍在東南亞暴行“負總責”。
不過,山下自己也確實是個戰爭罪犯。馬來戰役中,山下為了替日本攫取經濟利益,大肆虐殺和搶劫馬來華僑,并且在馬來半島各地推行日軍軍票。1945年12月,戰犯法庭判處山下奉文絞刑。山下死后,他的部下在私下經常為他叫屈,認為有兩個人坑了山下。一個是東條英機,另一個就是二戰日軍中最有名的參謀之一,辻政信。
東條英機和山下奉文的矛盾由來已久。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中最剪不斷的派閥矛盾,就是統制派和皇道派延續幾十年的恩怨。山下奉文本人同情皇道派,而且娶了皇道派大佬永山元彥的女兒。而東條則是統制派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