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日軍制造重慶大轟炸的慘烈狀況

來源:小編整理2025-08-10 09:30作者:黃日展

在抗日戰爭中,重慶作為中國戰時首都和陪都,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指揮中心,作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重要的政治舞臺,遭受了日本軍國主義歷時5年多、近300次的狂轟濫炸。《英雄之城———大轟炸下的重慶》以大量歷史資料,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重慶進行野蠻轟炸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在大轟炸下重慶各界所表現出的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書中不少圖片系第一次公布,彌足珍貴。

重慶大轟炸

重慶大轟炸

從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遵照日本最高統帥部的指令,為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對戰時首都重慶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轟炸。重慶大轟炸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歷時5年半,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共出動飛機9513架次,實施轟炸218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在災難歲月中,無數居民在電影院、商店、學校、教堂、寺廟、工廠,以及家中被殺害;在殘酷和溽暑的晝夜里,在被炸爛的大街和廢墟上顛沛流浪,恐慌度日。

重慶大轟炸最猛烈的階段集中在1939年、1940年、1941年三個年份。1939年,日本的戰術特征是:針對重慶城市建筑木質結構并密集成片的特點,混合使用爆炸彈和燃燒彈,使之在爆炸之后大面積起火,又在起火之后更猛烈地爆炸,整片的街區化為火海,消防人員無法撲救,城市防御系統陷于癱瘓,失去防御能力。在著名的“五三”、“五四”大轟炸中,僅僅兩天的傷亡總數達6314人之巨,25萬人失去家園和產業、學業、事業、職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化為一無所有的赤貧大軍。

1940年,日機根本不再考慮區別居民區、商業區、使館區和機關駐地,徑直將城市劃分為A-H區,進行無區別的狂轟濫炸。在9月的一次轟炸中,連續的空襲警報持續9個小時以上,甚至有長達一周以上連續警報的嚴重時期。這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極其慘毒的毀滅和破壞。以至后來人們提到重慶,總是忘不了“跑警報”的悲憤歲月。

1941年,日本對重慶實施“神經轟炸”、“月光轟炸”,及被重慶人民稱為“疲勞轟炸”的連續數小時或晝夜不間斷的空襲戰術。6月5日夜大隧道窒息慘案就是“疲勞轟炸”的典型案例。彼時死者枕藉,舉國同悲。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由于日機制空權的逐步喪失,日機對重慶的轟炸也接近尾聲。1942年和1943年日機主要對重慶及周邊地區進行空中窺視和偷襲,僅在1943年8月23日對重慶進行了轟炸,這也是日機對重慶的最后一次轟炸。

日軍的戰略轟炸,不單是對戰時首都重慶,對與重慶相鄰的城市來說,也是一場空前的災難。在此期間,從宜昌到重慶長江、嘉陵江沿岸的大小縣城:奉節、云陽、萬縣、忠縣、墊江、豐都、長壽、合川、北碚,都無一例外地遭到日本空軍的野蠻轟炸。千里長江變成一條血腥走廊。

北碚,陪都遷建區、教育推廣區。這里風光綺麗,山清水秀,近百位名重一時的教育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安居土墻小屋,心系民族安危;近千名莘莘學子潛心攻讀,弦誦不輟。因其文化之昌明,風物之優美,被譽為“重慶之后花園”。1938年上海復旦大學輾轉江西廬山、貴州貴陽后,來到這世外桃源般的北碚東陽鎮。

東陽鎮張世光老人曾在復旦大學任警衛隊隊長,他親歷了1940年5月27日轟炸復旦大學慘案。老人回憶時老淚縱橫,他說:“真慘!死傷120多人,沒有一個全尸,五臟六腑掛在樹上,校園成了屠人場!”

蔣碧薇,法國留學生、著名畫家徐悲鴻前妻、孫寒冰復旦大學同事。她曾撰文回憶道:

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僻處黃桷樹鎮的復旦大學被炸。一時彈片橫飛,硝煙四起,教授學生死傷狼藉。孫寒冰先生……死狀之慘,令人不忍卒睹。肢體破碎,血流如漿,慘狀真是觸目驚心!他死之后,我常有一種幻覺,仿佛他驀然走進來叫我一聲的樣子。這使我不但悼念良友之永逝,而且還有點恐怖。

《新華日報》發表短評《悼念孫寒冰先生》,稱他是“文化界的戰士、青年的導師”,他的死“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大損失”。重慶各界人士于右任、黃炎培、沈鈞儒等出席了他的追悼會。1941年2月9日,“孫寒冰教授之墓”落成。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