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搶購進入倒計時 掃碼支付限額原因曝光
余額寶搶購真的是坑哭了許多人,每天不到9點半就沒了,今天是限購的最后一天了,明天還能不能購買余額寶呢?是從此以后都不能買,還是放開了呢?還是每個人每天限額多少呢?具體的消息還需要等明天出來,畢竟今天是3.15了。
而作為銀行來說,有一件事他們可能會高興了,就是從4月1日起,所有的支付APP不得向用戶發送紅包及掃碼支付每天限額500元!據說是為了安全考慮!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明眼人一看就懂了!不說,呵呵!
2018年1月31日天弘基金發布的一則公告:自2月1日起至3月15日,將設置余額寶每日申購總量。一石驚起千層浪,這讓不少支付寶用戶心生郁悶,這么折騰下去,2018年還有人存余額寶嗎?
現在公告上說的3月15日就要到了,大家紛紛猜測余額寶會不會恢復成之前不限購的模式。然而截至目前為止,螞蟻金服和天弘基金都沒有發表回應,似乎曾經的余額寶真的要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余額寶之所以限購,主要還是規模變得越來越大不利于管理與風險控制,早在之前天弘基金就主動調整了購買規則,個人最高持有額度從100萬降到25萬,后來又降到了10萬。
但是之前這些調整影響的用戶數還是占少數,唯有今年的限購和關閉余額自動轉入覆蓋了所有的用戶?梢哉f,去年余額寶兩次限購影響到的還只是大家眼里的有錢人,今年連屌絲都受波及了。
4月1日起掃碼支付限額500元!
如今,使用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然而你知道嗎?用微信、支付寶等應用掃碼付款將正式迎來額度限制。
日前,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銀發〔2017〕296號),配套印發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銀辦發〔2017〕242號發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新規為條碼支付立了“規矩”:若使用靜態掃碼支付,同一客戶銀行或支付機構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使用動態掃碼支付的最高不限額。
為什么限額? 靜態條碼不安全,真偽難辨
新規將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等級進行限額管理。
風險防范能力分A、B、C、D四個等級,大家平時購物掃的商家貼在攤位前的收款二維碼,為靜態條碼,風險防范能力最低,為D級。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靜態條碼易被篡改或變造,宜攜帶木馬或病毒,真偽難辨,導致支付風險較高。
因此,新規明確,使用靜態條碼,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若個人客戶需更多條碼支付額度,可采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的方式對交易進行驗證。
2017年9月26日,廣西柳州現假違停罰單,該“罰單”可掃碼繳納罰款。圖為真假罰單對比。 陽瑋勛 攝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教授黃震告訴中新網,對靜態條碼的額度限定,主要是基于安全性的考慮,大額支付要生成動態條碼來掃。靜態條碼放在那里,確實方便,但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時有沖突。如之前曝出的條碼被偷換,小偷把錢偷走的案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建議,使用條碼支付時,盡量不要拿手機掃別人的靜態條碼,而是讓別人掃你的手機。靜態二維碼的安全性遠低于實時生成的動態二維碼。
為什么是500元,而不是1000元,1萬元,100元呢?
專家:絕大部分條碼支付<500元 額度足夠用
那么,掃靜態條碼支付單日限額500元夠用嗎?其實,真的夠用了。央行表示,依主要市場機構條碼支付交易數據顯示,該額度已覆蓋絕大部分使用條碼支付付款客戶的需求。
據董希淼介紹,2015-2016年,主流支付機構每日條碼支付95%以上都在500塊錢以下,2017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機構條碼支付人均每日金額是108塊錢。
“500元限額是針對用戶而言,對商戶并無限制。我想對于實際使用,無論是商戶還是消費者個人,都不會帶來影響。若你在飯店消費600元,要掃碼付款就有點困難了。不過,這時讓收銀人員掃你手機上的二維碼即可。 ”董希淼說。
據了解,目前條碼支付中,商家掃用戶條碼的多為使用動態條碼進行支付的方式。相對應的有另外風險防范能力分級及交易限額。
動態條碼支付的風險防范能力分級及交易限額。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旻表示,使用靜態條碼,針對的就是小額消費主體,風險等級標準的制定符合市場需求,具有現實意義,并不會打壓像煎餅果子攤位、奶茶店這類經營主體的實際經營。
為防范靜態條碼風險,靜態條碼應由后臺服務器加密生成,宜采用防偽紙張展示條碼,防偽紙張應具備一定防偽特征;靜態條碼應采用防護罩等物理防護手段避免被覆蓋或替換,宜使用防偽標簽對防護罩進行標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