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可能是傳染?”英國權威科學雜志《自然》9日晚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在醫學界引發一場“小地震”。這一研究發現引起世界關注,動搖了人們早前認為阿爾茨海默癥只是會伴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傳統觀念。
通常認為,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據路透社10日報道,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克林格和醫學研究會普里昂小組的專家研究發現,該疾病的“生物種子”可能會通過不當的醫療程序“種植”在健康人的大腦中,假以時日便可能發病。
報道稱,專家研究了8名因患腦疾克雅氏病而死亡的患者。這群年齡介于36至51歲的患者在童年時期為治療疾病注射過生長激素,但又因生長激素污染罹患克雅氏病。然而,驗尸報告也顯示,有6人大腦中含有阿爾茨海默癥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出現說明患者的大腦受損程度已經異于常人。由于當前醫學界并未證實克雅氏病引發該蛋白質在大腦中沉積,所以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就如同克雅氏病一樣,阿爾茨海默癥也通過生長激素的注射使患者感染。
克林格稱,雖然這些人的阿爾茨海默癥并未完全發病,但只要他們活得足夠長,就是遲早的事情。他同時提到污染的醫療器械、輸血和牙科手術或許都可能把阿爾茨海默癥蛋白質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這種蛋白質會“貪婪地”附著在金屬表面,如醫療器械,就連用開水煮或用福爾馬林清洗也無濟于事。
從1958年開始,全世界有約3萬人為了治療生長緩慢而被注射生長激素,其中大部分是兒童。用于注射的生長激素是從死亡者的腦垂體中提取的,其中少數被朊病毒污染,因此這種療法在1985年被叫停。由于朊病毒的污染,有數百人因此患上克雅二氏癥并在注射生長激素的幾十年后發病死亡。
英國的研究人員對8位這樣的死者進行病理解剖時意外發現,其中數人腦部出現了β淀粉樣蛋白的堆積,這是阿茲海默癥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這些死者年齡在36-51歲之間,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很可能還沒有來得及表現出明顯的阿茲海默癥的癥狀就已經死于克雅二氏癥。
阿茲海默癥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中并不多見,因此研究人員懷疑這些死者生前注射的生長激素被β淀粉狀蛋白污染,因此認為這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癥能夠在人之間傳染的證據。
由于此前有研究表明導致克雅二氏病的朊病毒也能誘發β淀粉樣蛋白的堆積,研究人員調查了并非由于注射受污染的生長激素而患病的克雅二氏病患者,結果沒有在這些患者腦部發現β淀粉樣蛋白的堆積,這表明生長激素被β淀粉樣蛋白污染的可能性更大。同時他們還發現,腦部的β淀粉樣蛋白可以擴散至垂體,這就從理論上證明了生長激素被β淀粉樣蛋白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目前這項研究的結果仍然非常初步,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由于朊病毒需要非常嚴苛的條件才能被滅活,因此一旦證實阿茲海默癥能夠通過朊病毒機制傳播,對公共衛生和臨床醫療的影響將會相當大。
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