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三藩之亂后的尚可喜家族:乾隆朝仍是八旗高官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黃日展

八旗

二、八旗漢軍出旗標準的設定與出旗人員差異性分析

漢軍出旗為民是指具有正身旗人資格的八旗漢軍成員豁除旗籍,出旗編入州縣民籍。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乾隆帝明令在京八旗漢軍人員,“除從龍人員子孫,其余各項人等,如有改歸原籍者,準其與該處民人一例編入保甲,有不愿改人原籍,而外省可以居住者,不拘道里遠近,準其前往入籍居住”。這就是著名的八旗漢軍“出旗為民令”。就當時清廷對漢軍出旗所下達的一系列上諭和出旗人員的實際狀況而言,出旗政策的實施是由少量到大量,由自愿到強制,由試探到逐漸形成標準的一個漸進性過程。而“出旗標準”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昭示著統治者的基本政策傾向與實質。

(一)京畿禁旅八旗漢軍與駐防漢軍的出旗標準

八旗漢軍出旗首先是以京畿禁旅八旗為主要出旗對象的。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帝諭令“將京城八旗漢軍人等聽其散處,愿為民者準其為民”。為此,清廷作出了一些限制和規定:首先,不允許人關以前已經編入八旗漢軍人員的后代出旗為民;其次,明確規定八旗漢軍中“文職自同知等官以上、武職自守備等官以上,俱不準改歸民籍”。

此次八旗漢軍出旗的范圍局限于駐防在北京附近的禁旅八旗,且采取明確范圍,自愿出旗的原則。由于較多限制的存在以及八旗兵丁入關日久,銳氣耗盡,貪圖北京安逸生活等原因,第一次以禁旅八旗漢軍為試點的出旗政策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以定例太拘,故出者寥寥”。至乾隆八年四月,“漢軍出旗為民,查現在情愿為民者一千三百九十六人”。因為京旗響應者寥寥,生計壓力又日益嚴重,清廷于是決議改弦更張,將出旗減負的重點放在各直省,著手辦理駐防漢軍旗人的出旗事宜。

從乾隆十九年開始,大致至乾隆四十五年,清廷以駐防八旗漢軍為主要對象,開始了新一輪的八旗駐防漢軍的出旗高潮。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清廷宣布允許駐防八旗漢軍人員出旗。乾隆帝首先命令福建總督喀爾吉善會同福州將軍新柱(鑄),將福州駐防八旗漢軍人等“亦照京城漢軍之例,各聽其散處經營”。是年七月,出旗范圍又陸續擴大到京口、杭州、廣州等地的駐防漢軍。為了妥善處理善后事宜,乾隆帝又進一步規定“當地綠營缺出,即將出旗漢軍頂補”,漢軍“所出之缺,即將京城滿洲兵派往頂補”。這樣“則京城滿洲既得疏通而本處漢軍等于生計之道亦得自由,誠為兩便”。

同時,為了加大八旗漢軍的出旗數量,乾隆帝不再堅持京旗出旗時設定的諸多限制,放寬對出旗人員的約束并給予了諸多補償措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諭令:“八旗漢軍年老殘疾不能當差,以及差使平常,不堪教養者,俱令為民。其閑散人等,無以養贍,依靠親屬者,亦令出旗為民。至于領種官地之人,久在各州縣種地,業屬各州縣管束,應即令其就近為民。”乾隆二十七年議準,“八旗漢軍從龍人員,如直省有可靠之處,任其隨便散處。愿為民者聽。又議準,漢軍內六品以下現任官員、并一應候補候選告退革退文武官員及兵丁閑散人等,有情愿改人民籍者,呈明報部后,該旗造具家口清冊咨部。由部轉行各該省州縣,收入民籍”,“漢軍請人民籍者。本支家口一體改入”。由于清廷對漢軍出旗為民政策的調整和完善,對駐防漢軍在地域和身份上的限制越來越趨于寬泛。表面看來,八旗漢軍在面臨生計壓力時被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擺脫旗人的人身束縛及從事自由職業的選擇上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自主權,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簡單。

由于各駐防地的具體情況不同,漢軍的出旗大致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漢軍出旗與駐防減額同時進行,不另派滿洲兵丁補額。江南社會的長期穩定,使得京口、杭州軍事駐防的意義逐漸消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將京口將軍裁撤,僅留一名副都統駐鎮江,歸江寧將軍管轄。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將駐防京口的漢軍領催、馬甲、步甲共3000名以及炮甲、匠役等悉行裁汰,并更定官兵額數。在同一年,清廷將杭州駐防四旗漢軍馬甲、步甲、炮甲、鐵匠等共1900名裁撤,并裁漢軍副都統一人。另一種做法是在漢軍出旗后,由京師或其他地區調撥滿兵頂補。出旗漢軍轉為民籍,其中能披甲者有相當一部分轉入綠營。福州、廣州、西安是軍事要地,福州、廣州原由漢軍單駐。乾隆十九年(1754年)福州原設四旗漢軍官兵悉令出旗改補綠營。乾隆二十年(1755年),廣州漢軍出旗,但最終只裁撤了半數:漢軍3000人中,有領催80人、馬甲1420人出旗為民。所遺留的缺額由京師選派滿洲八旗補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裁綏遠駐防“漢軍二千一百一十七名,悉全出旗,分撥直隸、山西兩省,改補綠旗營”。西安是清王朝在西北的軍事要樞和穩定新疆的戰略大后方,駐防兵丁大多曾浴血疆場,戰功卓著。因此。清廷對西安駐防漢軍的出旗表現得十分謹慎,出旗花費的時間也較長。早在“乾隆二十一年和二十五年兩年,清查(西安)各旗分應行出旗為民戶口,至今六年間,出缺裁汰官兵二百五十余員名”。乾隆二十八年再次“令漢軍一千余陸續出旗,分別改補綠旗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裁西安駐防漢軍馬步甲二千三百名,炮甲二十四名,弓匠八名,改充綠旗營兵。增設滿洲、蒙古馬甲一千二百名,步甲一百名,由京師八旗滿洲、蒙古內揀選派往”。

總之,截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各直省駐防中,除廣州駐防因滿人旗兵難以勝任水師,故只裁減一半員額,改為滿漢協同駐防外,其余各省的駐防漢軍已基本出旗分流。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