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清朝出國使團是怎樣展現中國的形象

來源:小編整理2024-10-25 09:17作者:黃日展

清朝出洋使團

正在改變的聲望

1900年10月,美國傳教士、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回到美國。當時,八國聯軍剛進駐北京不久。丁韙良在紐約港上岸的時候,還挎著一桿長槍。替他搬行李的男孩問他,是不是剛打獵回來,丁回答說,是的,從亞洲,大海的那一邊回來。“打的什么獵物?”男孩問。“老虎,哦,應該是鬣狗。”

在英語中,鬣狗代表著兇殘、陰險、貪婪。這里下意識流露出的,是西方人因義和團運動對中國人的惡劣印象,他們留辮子、打陽傘、動作呆板、抽鴉片、撒謊偷竊。

1901年,在倫敦街頭就出現過關于義和團在北京圍攻外國使館的木偶活報劇,而西方記者對義和團的報道和一批當時在北京外交官的“日記”出版,更讓西方民眾對中國人的野蠻愚昧印象深刻。

然而,清朝將派大員出洋考察政治這件事,讓外國人對中國人又有了正面看法。英國《新達泰晤士報》、《摩寧普司報》、《紐加司絡報》等紛紛發表文章評述,德國的著名漢學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報》上寫道:“他們此次出洋是為了學習日本、美國和重要的歐洲國家的憲法、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特別是有著極大的可能,將西方的憲法、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結合中國的情況移植到中國去。”

而《泰晤士報》上的文章更加熱情:“人民正奔走呼號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會到來的……今天的北京已經不是僅幾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國能夠不激起任何騷動便廢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舉制度,中國就能實現無論多么激烈的變革。”

原本五大臣是定在1905年9月24日從北京正陽門火車站出發的,當時的五大臣中,還有新任軍機大臣徐世昌和商部左丞紹英。不料革命黨人吳樾的一顆人肉炸彈,不但致吳本人當場身亡,當時的五大臣中也有三個被炸傷。爆炸之后,端方很著急,生怕朝廷就此改了主意。

實際上,朝廷已經不可能改主意。而當時國際形勢的變化,也一直在催促朝廷加快立憲的步伐。10月,俄國沙皇頒布《十月宣言》,著手政治改革,召開國家杜馬(議會),也就是說,西方列強中最后一個專制政權也宣告結束了。光緒和慈禧得知這消息,立刻召見載澤,催促他們要抓緊——慈禧們也生怕在此關鍵時刻落得最后孤家寡人的地步。

因為徐世昌已被任命為巡警部尚書,紹英傷重,朝廷換上了李盛鐸和尚其亨,12月7日,五大臣出洋考察團二次從正陽門登上火車出發。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