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緣起
自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即明末始,緬甸東吁王朝已經不再向中國朝貢,云南邊外如木邦、蠻莫、孟養、孟艮等土司也已經歸為緬屬。清代明后,除了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率數萬大軍深入緬境,脅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歷帝外,直到雍正七年(1730年),中緬都沒打過交道。1730年,因為清邁打算入貢中國,緬甸也聲稱打算入貢。清邁入貢被拒絕后,緬甸所謂入貢也了無音訊。中緬這種疏離狀況維持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說,清代中國對元明以來對緬甸的宗主權以及諸多邊外土司的管轄權,基本已經放棄,對緬甸局勢變化也毫不關心。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緬關系泛起了個小波瀾,岌岌可危的緬甸東吁王朝末代國王在中國邊民吳茂隆引誘下,派出使者向中國進貢,緬使在第二年十月后回國,但下一年東吁王朝覆滅。中緬關系重新恢復了原來死水一潭的狀態。這種狀況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即緬甸貢榜王朝建立以及清朝平定新疆后,發生了劇烈變化。尚武擴張的貢榜王朝建立后,很快就以兵威壓服中緬之間的諸多土司,而緬兵乃至緬屬土司甚至多次到中國內屬土司處征收貢賦。好大喜功的乾隆在平定新疆后,也開始逐漸改變原來云南邊疆偏向綏靖的政策,不再容忍緬甸的犯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因為緬甸向中國內屬土司征收貢賦,正式引發了中緬邊境沖突。而雙方都沒料到,這場小規模沖突會引發雙方數以萬計的大軍展開長期的血腥鏖戰。
就是在這個時候,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工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