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上具天文’的記載也就是說地宮頂部有繪制的天文星宿圖;至于石材來源,則如晉人張華《博物志》所說‘取于渭(河)北諸山’。”劉占成說。
券頂之后則是墓頂封土,實際上這是地宮建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實測小山般的秦陵封土,其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封土全部經過粗夯。
劉占成說:“高大的封土堆,象征著秦始皇帝的威嚴,標志著秦陵營建工程的基本結束!妒酚·秦始皇本紀》:‘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就是講的地宮工程的結束情況。”
至于回填排水渠,則是想使秦陵地宮永久性地不被地下水侵蝕。劉占成認為,地宮工程一結束就會及時回填排水渠,排水渠底部應回填有很厚的青膏泥層,其上再用土夯實。
“如果我們用考古探鏟鉆探,打過夯土層,穿過青膏泥,必然會見到地下水,不過深度一定要打過30米才行。由于排水渠的回填密封,秦陵地宮內至今仍然沒有地下水患也在情理之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