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選手秦一杰,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種部隊,是一名空中驅離手。退役之后,秦一杰組建了特戰救援隊,當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退役的軍人和社會的愛心志愿者組成救援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秦一杰,曾在海軍特種部隊服役5年,精明干練,舉手投足之間,有軍人的英氣,機敏而內斂,滿滿的自信。這個“80后”的聊城小伙兒,熱心公益,胸懷天下,四川雅安地震、云地魯甸地震等自然災害現場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他用無私大愛背起了青春的行囊。
開啟公益之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地震,舉國皆悲。當時,20歲的秦一杰正在海軍特種部隊服役。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就很想去災區救援,但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就產生了退伍后組建專業救援隊伍的想法。2011年退伍后,他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但一直沒有放棄原來的夢想。2012年底,他成功組建了中國特戰救援隊,在泰安建立了培訓基地。秦一杰告訴記者,特戰救援隊的成員大部分為退役軍人,一部分骨干隊員是退役特種兵,大多數隊員年齡在25至30歲之間。培訓基地是救援隊的總部,救援訓練、理論知識、模擬救援就在基地內培訓完成。
對于成立救援隊、投身公益事業的緣由,秦一杰說他的家庭熏陶也是原因之一。他的爺爺是個熱心腸,經常幫助別人,年輕時通過各種方式救過不少人,退休后自學法律,免費幫人打官司。正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一顆大愛的種子在秦一杰的心里生根發芽。
秦一杰說,成立特戰救援隊后,他們參加了雅安地震、魯甸地震等多次大型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數十次地區局域性個人救援,多次組織隊員到地方敬老院舉辦公益活動。他們和當地的政府、公益組織取得了聯系,經常開展局域救援。比如,有的旅友到山區探險受困,他們接到通知,就會立即趕去。在特戰部隊,他們經常進行跳傘、特技、反筑等高強度的訓練,在部隊中鍛煉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在險惡環境中的生存技能,在緊急救援時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短短4年的時間,中國特戰救援隊隊伍發展壯大,已經在北京、濟南、聊城、臨清、泰安、煙臺、青島等地成立了6個分隊。每個分隊有50名左右的隊員,包含20名特戰隊員和30名志愿者,分別負責搶險救災和愛心救助。
瞞著家人去災區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當天上午,秦一杰正在休息,一個戰友打電話過來,告訴了他四川雅安發生地震的消息。放下電話,秦一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帶著特戰隊員們去雅安開展志愿服務。
秦一杰趕忙從北京坐上了去濟南的列車,上火車后,秦一杰與在聊城的戰友付幫亭取得了聯系。為趕時間,從濟南下火車后,秦一杰立即又坐上出租車直奔聊城;氐郊依,他告訴父母他要出門旅游,就離開了家。與此同時,其他的特戰隊員也正在集結,隊員們和一部分志愿者共50人一起去了雅安。
秦一杰說,當時雅安已聚集了大批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因為人太多,志愿者晚上就睡在大街上。他們到的當天晚上下起了暴雨,路邊一家店鋪的老板把店面騰出來,讓他們住了進去。第二天,志愿者們采購了一些藥品去蘆山縣城。因為道路損毀嚴重,機動車不能通過的地方,志愿者只能徒步前行。從蘆山到雙石鎮,只有一條山路,在經過一個被當地人叫做“一線天”的山路時,抬頭望上去,山間只是一條線,而山體隨時會滑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路狂奔快速通過。
到達雙石鎮后,他們決定先去受災嚴重的石寶鄉救援。山路被巨石堵住,志愿者只能徒步前行。山路很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山溝。為了安全運送救災物資,他們搭建了一座臨時木橋。就這樣,他們每天給災民們運送救災物資,很多人腳上磨出了血泡,但都在咬牙堅持。
秦一杰說,他們在雅安待了12天,一直很忙碌,連洗澡的時間也沒有。那些天雖然很累,但當看到災民打出“謝謝你們”的牌子時,看到一個小姑娘滿懷感激送上一碗水時,覺得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兩次走進大涼山
和地震救援相比,去2000公里外的四川大涼山運送愛心物資,讓他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憾。
2015年6月份,特戰救援隊隊員王洪強看到一篇旅游日記,知道了在大涼山深處,有一個叫馬依村的極度貧困的小村莊。隨后,他聯系了聊城另外兩個公益組織——藍天救援隊和愛心驛站,3家愛心組織負責人一拍即合,決定為馬依村運送物資。愛心驛站整理了3000余件愛心衣物,藍天救援隊派出專業人員陪同。9月10日12時,愛心行動正式啟動,一行9人攜帶愛心衣物及其他物資,向著四川省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馬依村出發。
秦一杰說,他是1號車主駕,一路上遇到了多次意想不到的險情。其中在13日凌晨2時,隊伍行駛在前往越西縣的路上。路上有一個C形彎道,左側是崖體,右側是百米深的懸崖。在一段坡度約30度的泥路上,他的1號車在沖刺到一半時突然熄火,拉住手剎后,車輛還是不斷后滑,眼看還有幾米的距離車輛就要滑到山下。情況十分危急,秦一杰讓隊員孫金龍下車,可副駕駛車門卻無法打開。孫金龍只能從玻璃窗口跳下,并迅速在路邊找到了石塊擋在車輪后,終于讓車停了下來,車隊也有驚無險地通過。
從馬依村回來后,秦一杰決定再多籌措一些物資,再去一次。2015年10月,特戰救援隊和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達成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建立長期愛心合作共建關系,搭建愛心物資共建平臺。當募集愛心物資的消息傳出后,不到一周的時間,他們收到了聊城以及全國各地捐贈的過冬衣物近4萬件,個人和團體捐款8275元。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工作人員和聊城大學志愿者、社會義工40余人用了3天時間對衣物進行登記、分類、裝箱。11月25日, 17名特戰隊員和志愿者從聊城出發,經過6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將愛心物資送到了馬依村。
秦一杰說,中國特戰救援隊是一個純公益的組織,這些年來,大部分的資金都由他的培訓基地承擔,到目前已經投入了四五十萬元,經濟壓力也很大。最近,秦一杰正在聊城古城區裝修房子,他準備開一家酒吧,還要成立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以緩解當前經濟壓力。
秦一杰告訴記者,盡管有壓力,公益事業也要一步步做下去,去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