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旅的編制
根據新《大綱》的規定,日陸軍4個師和2個混成旅將被改編為旅。從有關報導看,旅的大體編制情況如下。
北部軍區的第5師和第1師、東部軍區的第12師以及中部軍區的第13師將被改編成旅。旅的編制人數為 3000人至 4000人。駐沖繩那霸的第 1混成旅被改編成旅以后,其不足2000人的編制暫時保持不變。中部軍區的第2混成旅編制將可能擴大為3000人。在6個旅中間,將可能編3個地面機動旅,回個空中機動旅,2個海上機動旅。第12師將改編為空中機動旅,第13師和第2混成旅將改編為海上機動旅。
旅將作為準師級的編制作戰單位獨立存在,而不是作為師與團的中間指揮機構存在。步兵旅將可能由旅部及旅部連、3個步兵營、回個炮兵營、1個坦克連和1個后方支援隊編成。旅所屬3個步兵營將實行三三制編制,即營轄3個連、連轄3個排(每排25人,裝備高機動車3輛)、排轄3個班(每班編制7人),班裝備40毫米榴彈發射器1具、班用機槍1挺、84毫米無坐力煙四門、步槍3支,這就意味著日陸軍中將恢復營一級編制,旅將實行旅—一營——連這種新的作戰與指揮體制。
關于空中機動旅,目前尚未見日官方的報導。由于該種旅將裝備直升機,因此估計其編制人數多于地面機動旅,約為4000人。
1995年7月,日軍事情報研究會在《軍事研究》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日本陸軍將組建空中機動旅》。該文指出:“估計在實行下一個中期防務力量發展計劃問1996一2000年度)時,陸軍空中機動旅的組建工作將具體實施。”這一估計現已證明是準確的。由此看來.這篇文章所提供的內容至少是有一些背景的。現將該文提供的關于日陸軍空中機動旅編制的設想簡要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3.空降旅、防空導彈旅(群)編制
(l)空降旅的編制與裝備
第1空降旅是日軍唯一的空降部隊,編在東部軍區,該旅組建于1958年6月,當時編制員額1346人,下轄1個空降步兵群、1個空降炮兵營、1個無坐力炮隊,以及空降教導隊等?战挡奖褐饕b備有步槍、機槍、火箭筒、無坐力炮和迫擊炮等。空降炮兵營主要裝備107毫米迫擊炮。1968年,無坐力炮隊開始裝備反坦克導彈,同時改稱反坦克隊。1978年末,該旅進行了一次小規模改編,增加了40人,更新了部分武器裝備,主要目的是加強炮兵和工兵分隊的戰斗力,炮兵營新裝備了105毫米榴彈炮,反坦克隊裝備了8部64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根據新《大綱》的規定,空降旅編制無大的變化,但部分裝備將逐步更新。
(2)防空導彈旅(群)的編制與裝備
1965年,日本陸軍首先在北海道地區組建了第一個“霍克”防空導彈營,隸屬北部軍區第1炮兵旅,1971年擴編為第1防空導彈群,同時脫離第1炮兵旅建制。自1965年至1976年,日本陸軍陸續組建了8個防空導彈群,其中第1和第4防空導彈群合編為第1防空導彈旅,隸屬北部軍區。第3、第7防空導彈群合編為第2防空導彈旅,隸屬西部軍區。第6防空導彈群隸屬西部軍區駐沖繩的第1混成旅。其他軍區各轄1個防空導彈群。
防空導彈旅下轄2個防空導彈群和1個無線電靶機隊。防空導彈群下轄4個發射連、1個載波通信連、1個導彈發射直接支援隊,編制員額693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防空導彈旅(群)的主要武器裝備是“霍克”防空導彈。1965年第一次從美國引進“霍克”導彈,1967年日美雙方簽訂由美國提供技術、日本生產“霍克”導彈的協定。1977年度防空導彈部隊開始換裝改進型“霍克”導彈。目前8個防空導彈群已全部換裝為這種改進型導彈,其中4個群換裝為改進1型、4個群換裝為改進丑型。1990年度開始換裝改進血型,到1991~1995年度防務力量發展計劃完成時,有2個群裝備“霍克”皿、4個群裝裝備“霍克”五型、 2個群裝備“霍克” I型。
防空導彈群裝備有24部導彈發射架,每個發射連6部。另裝備有發射指揮用的雷達、指揮儀、電源車等。 根據新《大綱》的規定,陸軍防空導彈部隊8個群的規模仍保持不變,部隊編制也保持不變,但正逐步換裝“霍克”—Ⅲ改進型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