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探索發現 >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編制及與德軍美軍的差距,日本陸軍現行編制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admin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編制及與德軍美軍的差距,日本陸軍現行編制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人員武器裝備編制    

     日本自明治天皇維新以后逐步發展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出于強化國家機器,對外侵略擴張的需要,在其科學技術和軍火工業逐步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建立了一支比較強大的現代化軍隊。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編制及與德軍美軍的差距,日本陸軍現行編制
 

戰力不同的五類師團 

第一等師團  

     自明治維新(1868年)起,日本開始大力學習西方。在建軍方面,普魯士模式成為日軍的楷模,師團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1888年,日本陸軍將國內原有的6個按地域劃分的鎮臺改稱師團,番號從第一至第六。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師團編制采取兩旅團、四步兵聯隊(相當于團),再加炮兵、輜重和騎兵聯隊,平時兵額1萬人,戰時足額則超過2萬人。甲午戰爭前成立的這7個老牌師團,后來一直被日本陸軍視為第一等部隊,裝備優先保障。

第二等師團   

    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師團。占領朝鮮后為鎮壓當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師團。被日軍視為二等師團。“大正裁軍”時這類師團解散了4個,剩下10個同原有的一等師團共17個,這些是日軍戰前的“常備師團”。

第三等師團    

戰前,日本財力有限不能多養兵,卻要多訓練兵員。為此陸軍服役期僅兩年,復員官兵稱“在鄉軍人”,編為預備役。各師團管區預備役人員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訓練一個月,并有庫存裝備,臨戰可迅速組成一個新師團。1937年侵華戰爭開始,日軍17個常備師團便立即由一變二(此外還恢復了裁撤的4個二等師團)。這些新建的番號一零零之后的師團稱“特設師團”,如第一零一師團、第一一四師團分別由第一師團、第十四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組建。在日軍建制中,這類部隊屬第三等師團。

第四等師團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從1938年至1941年間,日軍主要采取從常備師團中抽出一個精銳聯隊為基干再征集補充兵的方式,陸續組建了番號以二十打頭的新建師團和番號在三十至五十之間的“治安師團”、番號在五十以后的“補充師團”。這類師團采取國際通用的“三聯制”(師團內不設旅團直轄三個聯隊),兵額也只有1.4萬人。番號從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師團被視為第四等部隊,不過因軍官出自常備部隊,兵員也年輕,戰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師團。

第五等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感到已有的五十一個師團不夠用,由混成旅團擴編或從老部隊抽調骨干作基礎,建立了大量“增設師團”,番號大都在六十至一零零和一二零之后。這類師團在日軍中屬于第五等師團,缺乏重裝備,兵員年齡少至16歲,老可至45歲,卻因其軍官、士官都有戰斗經驗尚能有效組織作戰。

日軍師團的年齡與戰斗精神 

    

   日軍戰斗力最兇悍的部隊,主要由年輕現役士兵組成的第一等、第二等和部分第四等師團。

    日軍師團的不同組建方式,表現為不同部隊年齡構成有很大差異,直接影響到戰斗精神。從甲午戰爭直至戰敗投降前,嚴格受官方管制的日本新聞報道描繪其官兵負傷瀕死時,都按一個套路稱他們最后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戰后日本歷史學家說這是胡扯,是欺騙性的鼓動,而一些在戰時治療過成千上萬傷兵的軍醫回憶情況大致如此——真正垂死前高呼“天皇萬歲”的,大多是軍官和18-20多歲的未婚青年士兵;戰爭后期補充到軍隊中16-17歲的“少年兵”,臨死前一般喊的是“媽媽”;戰時動員的三、四十歲的預備役兵和“國民兵”,傷重垂危時差不多都喃喃呼喚自己孩子的名字。 

    根據一些抗日老戰士的說法,開始俘虜的少量日軍以30歲的預備役兵居多,年輕的日軍負傷被捉后也往往自殺。在戰爭后期,捉“小鬼子”即少年補充兵容易,其戰斗力和頑抗性都差。一些當年的日軍官兵和日本歷史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從雙方戰爭親歷者的回憶可看出一個共同點,日軍戰斗力最兇悍的部隊,還是主要由年輕現役士兵組成的第一等、第二等和部分第四等師團。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講述1938年“武漢攻略”時,印象最差的也是由30多歲的預備役兵組成的“特設師團”(番號一零零以后)。他說陪同皇族視察時,如其對防毒面具因不認真保管而大量損壞(這也不打自招地說明日軍經常濫放毒氣)。岡村最感驚異的,是聽說從東京征集的一零一師團的預備役兵中有淺草地方的流氓頭子,其中隊長對他居然也像下人般打洗腳水!由日軍頭等部隊第一、第六師團的預備役官兵組建起來的第一零一、第一零六師團,在進攻武漢的各師團中戰斗力最差。國民黨軍將領薛岳將軍取得的萬家嶺大捷是武漢會戰中突出的一次勝仗,對手恰是第一零六師團。由復員多年的官兵再征集組建的日軍預備役師團戰斗力最差,重要原因是成員已拖家帶口,不象年輕士兵那樣愿意“到靖國神社相會”。日軍又實行地域征集制,復員官兵長年一處生活,常有預備役軍官是雇員,預備役士兵是社長的情況。重新征集后自然不敢實行常設師團或新部隊那樣以上欺下的苛刻管理。據原國民黨將領(地下共產黨員)郭汝槐回憶,他在日本參觀過預備役部隊演習時便發現,“胡子兵”對長官很隨便,遠不象常備部隊那樣等級森嚴。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