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蟹效應介紹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指的是從鄭少秋于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1] ,恒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但是2012年5月21日,鄭少秋主演的新劇《心戰》在TVB開播之后,5月23日港股即結束了4日跌勢,網友均表示丁蟹將逆襲。2013年4月4日鄭少秋新作電影《忠烈楊家將》清明節上映,加上今年歐債危機火頭春風吹又生,香港股民更是膽戰心驚。
事件由來
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得名“丁蟹效應”。
此后,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后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恒生指數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網友稱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