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趙匡胤以身作則,節儉為先,在其之后的皇帝都很節儉,甚至連自己的皇宮都沒有一個像樣的風格,更別說有什么珍貴的寶貝了。所以盜墓賊都不愿意去,考古專家也嫌棄,宋朝的皇陵這么寒酸開發出來又有什么意義呢?在封建社會中,很多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修建陵墓,只要是自己手中的奇珍異寶都要放進自己的皇陵中,她的目的就是在自己去世后能夠在陰間把玩這些珍寶,于是皇帝的皇陵就成了盜墓賊最想光顧的地方。
但是今天要說一個陵墓卻不是這樣的,這座陵墓散落在一片麥田里面,如果不是看到石雕,很難有人相信之前這里是一座陵園,這就是宋陵。
宋朝是我國非常強盛的一個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繁榮程度不次于任何一個王朝,可是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去宋皇陵旅游,難道宋朝沒有皇陵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宋朝作為一個正統的王朝怎么會沒有陵園呢?
宋朝的皇陵坐落在河南鞏義的邙山上面。宋朝皇陵在一開始修建的時候也是規模非常宏大,宋陵的總面積有30平方公里。邙山是風水絕佳的寶地,自古就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趙匡胤創立宋朝以后,就決定將北邙山作為自己的皇家陵園,自960年到1127年北宋滅亡的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外,其余的七個皇帝全部葬在邙山上面,再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都埋在了鄭州、洛陽之間的鞏義,統稱“七帝八陵”皇陵群。除了這些皇帝之外再加上皇親國戚,嬪妃子女,以及一些功臣武將,邙山上面北宋的皇陵大概有一千多座。
977年,趙匡胤入葬永昌陵。通常來說,皇帝生前都會把陵墓修好,畢竟修建皇陵是很耗時間的。但宋太祖卻是個例外,他生前沒有修建陵墓,而是在去世后才開始修建,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這項工程草草完工,只經歷了幾個月,這座皇帝陵就建成了。竣工是一回事,但質量就是另一回事了。由于倉促,導致墓葬的構造簡單且非常不穩固,所以很容易被開鑿。當時的永昌陵也是氣派,夯土筑成2個雀臺、2個乳臺,一條長達165米的神道通向宮城,宮城平面呈方形,邊城約有240米。石雕像分列神道東西兩側,華表、瑞獸、瑞禽、文物翁仲等數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