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會稽諸陵,更是簡陋,全無皇陵的氣派。南宋王朝滅亡于1279年的紹興皇陵有六位皇帝,還有三位沒有陵墓。而南宋陵在歷史上的命運,比北宋陵更悲愴。南宋被元軍滅掉之后,會稽的南宋諸陵又被一個叫做“楊輦真珈”的番僧所毀。據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的記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楊輦真珈驅使“人匠丁夫,前來將寧宗、楊后、理宗、度宗四陵盜行發掘,割破棺槨,盡取寶貨,不計其數。又斷理宗頭,瀝取水銀、含珠,用船載取寶貨”;十一月十一日,又“將孟后、徽宗、鄭后、高宗、吳后、孝宗、謝后、光宗等陵盡發掘,劫取寶貨,毀棄骸骨。”還把尸體都挖出來弄到一起建個塔壓上,取名鎮南,就為顯示征服了南宋。其手段之罪惡,令人發指。而且,在元廷的放縱下,“江南掘墳(之風)大起,而天下無不發之墓矣”。元朝統治之野蠻,由此也可見一斑。我們評價一個社會的文明度,不僅要看活著的人是否自由、幸福,也要看逝去的人在地下是否安寧,是否被活著的人所尊重。
偷墳盜墓這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是殺頭的罪過,但是自古盜墓都為錢財挺而走險的人有許多。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金銀珠寶。有人說盜墓是有損陰德的事,可是在窮兇極惡的盜墓都眼中錢財比什么都重要。
我們聽到的盜墓的奇聞故事有很多,也有人還專門寫這方面的書,比如《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如今我們的考古也是一種對墓的挖掘工作,只不過對于國家來說,各朝代墓中所藏的文化價值的東西比財寶更重要,這也許是考古和盜墓的不同吧。
經過金國和元朝對南北宋朝皇陵毀滅性的挖掘之后皇陵中以沒有值錢的東西了。幾百看來盜墓者從不去光顧宋朝的皇陵正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墓中什么寶貝都沒有了。而且宋朝皇陵幾本上被兩個外族入侵者給挖平了,這更增加了再次盜墓的難度。所以就到現在我們考古人員都沒有去挖掘宋朝皇陵更不用說視財如命的盜墓者了。
漸漸地,人們在陵墓上面種上麥子,這座陵墓已經被世人遺忘了,現在只能從石雕上面看當年的輝煌,因為里面沒有寶藏,盜墓賊自然不愿意光顧,F在這座陵墓依然在這一片麥田里。
如今的宋朝皇陵就剩下地面上的一些石像還立在那里,他們也是見證了這一朝代的不幸。宋朝也成了歷史上皇陵被毀的最徹底人朝代。歷史評價宋朝時都認為他對中華的發展起到的是消極的作用,那三百年是中華歷史上最恥辱的年代。武立國,卻為了防止內部兵變,杯酒釋兵權,成為一個重文輕武,對外稱臣的朝廷。
北宋,一個文字堆成的錦繡河山,一場千秋帝國的盛世美夢,卻在百余年間就落盡繁華。鞏義皇陵的絕好風水也沒有護佑住大宋的身后世界,只有千年后眼前的這些石刻,在經歷過無數風雨、見證過王朝更迭之后,留給我們回想遙望的一瞬間。
1982年,北宋皇陵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位于市區的永昭陵按原樣恢復了地面建筑,這也是目前宋陵中唯一復原的皇陵。寬闊的神道、高大的闕臺、宏偉的陵墓處處顯露著皇家的霸氣。
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外,其馀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
鞏義的八個皇陵中:
宋宣祖趙弘殷的永安陵
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
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
宋真宗趙恒的永定陵
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
宋英宗趙曙的永厚陵
宋神宗趙頊的永裕陵
宋哲宗趙煦的永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