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張學良晚年客死異國不回祖國大陸原因傳說和猜測版本

是臺灣當局限制張學良回大陸嗎

來源:小編整理2024-07-02 14:09作者:超多

是臺灣當局限制張學良回大陸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張學良不能實現回鄉夙愿的呢?我想他不能回到大陸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政治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這位一生熱愛祖國、主張國家統一、反對臺獨的民族英雄身上。

眾所周知,自1936年西安事變起,張學良就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深厚友誼。從近年不斷挖掘的珍貴史料和他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重要人物的書信中,不難看出張學良在從中國政治舞臺上淡出前后曾與中共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即便他身陷囹圄與世隔絕后,周恩來仍然通過秘密渠道與他有書函往來。所以,當張學良1990年恢復自由后,他面對海外媒體就數次表露出對中共領導人,特別是對周恩來的敬慕之情。鄧穎超病歿時他又專電叮囑北京友人,代他和趙四小姐為故世的鄧穎超送上一只花環,以志哀悼。像張學良這樣不加掩飾的感情表露,充分說明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敬仰與心儀。至于他對養育他的祖國和東北故里的深情,更能從他恢復自由后的多次公開談話中一覽無余。

根據對張學良恢復自由前后諸多史料的研究,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張學良至死不能回到故鄉的原因,就在于當時正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右派人士給予他的精神打壓過于沉重,特別是表面上以張學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實則是臺獨分子的李登輝從中制造障礙所至。

早在蔣經國1988年1月13日在臺灣病逝前,以東大學生張捷遷(時任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會長)為首的一批華裔旅美學者就已在海外策劃如何敦促執政的國民黨盡快給張學良以真正自由的事宜了。然而,在蔣經國當政時,雖然對張學良的自由已有相當大范圍的松動,改變了蔣介石在世時派軍統特務嚴加管束的局面,但張學良在1988年以前仍然只能是一種形式上的“自由”。張捷遷等海外學者在李登輝上臺伊始,過高估計了李登輝在媒體上鼓吹的“民主”和“自由”論調,所以從1988年春天開始,他們就以美國為中心,多次向臺灣國民黨政權發起一個旨在“盡快給張學良以真正自由”的輿論呼吁活動。李登輝雖然口頭上高叫給張學良自由,然而在事實上仍然利用國民黨情治機關時時限制這位與中共有千絲萬縷歷史淵源的東北軍將領的自由。

1989年,李登輝在海外人士的多次施壓下,不得不接見張學良,以示他已給了張氏以相當的自由。張捷遷等東大旅美校友會成員很快就看破了李登輝的政治伎倆。他們公開在美國報紙上向李登輝叫板說:“如果張學良真有自由,就應該允許他到美國來。如果不讓他來美國參加東大校友會的活動,我們可以自費赴臺,專為張學良祝壽。”

是臺灣當局限制張學良回大陸

張學良在得知張捷遷等人有來臺為他祝壽之意后,特別給張捷遷寫了封言詞隱晦的短函。張學良在信里向美國那些關心他是否真有自由的張捷遷等人暗示了他當時在臺灣的處境。信是這樣寫的:

捷遷弟:

4月15日的信收悉。

捷遷弟,凡事要理智些。不要太感情用事,冷靜些,忍耐些。不要太性急。你們三對夫婦來臺灣,把他們丟掉,似乎不太對吧?我鄭重地對你講,時非其時,你們來不會見到我的。我想起兩句唐伯虎的詩,書于后:“萬事由天莫強求,強求不成反成羞。”

愿上帝祝福!

張學良于臺北

但是,張捷遷等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的成員們并沒有向臺灣當局的高壓屈服,他們仍然不斷利用美國傳媒,大肆向臺灣當局發起進攻。一直到1990年春天,在國民黨開明人士張群等人的里應外合下,李登輝才不得不同意在圓山飯店給張學良公開祝壽,同意給張學良包括去美探親等自由,但唯獨在張學良回祖國大陸這一問題上,仍然不肯放松分毫。這一點也從張捷遷另一封寫給李登輝的求情信中略見端倪。

張捷遷是在張學良有去美國探親自由后,再次向李登輝要求給張學良去祖國大陸探親的機會和條件的。那時,張捷遷一度誤以為國民黨當局也會像兩年前在東大校友會為張公開祝壽和赴美一樣,為張學良回大陸開綠燈。所以,張捷遷的信充滿了幻想:

他(指張學良)珍愛臺北家園,依靠基督,自稱浮云野鶴。心靈自由,怡然自得,仙人一般。不過,老年時常念念不忘故鄉故園,60多年來從沒有祭掃父墓,難免凄然。特別聽到他創辦的東北大學于1951年被取消名義,分母校和分校兩部分,改為東北工學院(在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在長春),難免耿耿在心……本年(1993年)4月26日,是東北大學70年校慶,同時母校校友會籌備在沈陽舉行復校典禮。擬請原校創始人張學良校長親蒞現場剪彩。……老校長認為母校夭折42年復活,可算大學教育史上的奇跡,由93高齡的原創始人前來剪彩,更為稀有。他老慨然應允此行……如他老不訪故鄉,不掃父墓,不為復校剪彩,似乎未盡道義責任,不會甘心,臨終將難以瞑目……

張捷遷在這封信中,甚至向李登輝提出解決張學良去大陸訪問的經費,以及一些與此相關的細節問題。然而,張捷遷天真美好的設想,很快就在李登輝冷若冰霜的態度面前變成了肥皂的泡沫。臺灣當局對張捷遷這封信連理睬也不加理睬。

2001年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病逝后,對他生前為何不能如愿返回祖國大陸的問題,在眾說紛紜中較為權威的知情者、張學良1991年首次訪美時曾有過三個月接觸的貝祖貽夫人蔣士云女士,曾借臺灣《中國日報》一角,首次向關心張學良的海外公眾披露了其中的內幕。該報稱:“貝夫人透露,少帥居停紐約時,北京派不少人來看他,中共當局已經準備妥一架專機,只要少帥愿意返回大陸,專機即隨時飛至紐約搭載少帥。貝夫人當時曾力勸少帥回大陸看看,并說這是他的‘大好機會’,少帥本人亦很想回東北老家瞧瞧。然終未成行。做事一向果斷、爽快的少帥,為何舍棄良機,未回睽違40余載的故國?少帥向貝夫人解釋說:李登輝只準許他到美國來,他不能借此機會就跑去大陸。這樣做對李登輝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講義氣的人,不愿為難李登輝。貝夫人對少帥說,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這個好時機回去走走。少帥一直猶豫不決。他對貝夫人說,他回到臺灣以后,將請示李登輝,批準他回大陸。貝夫人答道:‘你不用問他,問也白問。他一定不準。’少帥回去請示的結果,果如貝夫人所料,李勸張學良勿回大陸。貝夫人說,少帥上了李登輝的當。又說李是‘假圣人’。1993年底,少帥離臺,定居檀香山。去年10月病逝,始終沒赴大陸。據貝夫人和其他接近少帥的人士說,張夫人趙一荻反對少帥回大陸,也是促成少帥終老海外、悵望神州的原因之一。貝夫人說:‘少帥后來嘴巴雖然不說,但心里一定很后悔沒回大陸。’……”

1993年4月17日,張捷遷在臺灣替東北大學向張學良遞送“名譽校長”的聘函后飛回香港時,在機場附近的富豪大酒店接受了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的專訪。在這次專訪中,深知張學良不能返回祖國大陸內幕的張捷遷,再次向報界透露了張學良不能如愿返回祖國大陸的真正原因。

張捷遷首先證實了張學良不能回大陸并非因為身體的原因。他說:“張的身體尚好,患骨刺病完完全全康復了。只有他的夫人身體不太好,患上了老年性缺鈣,營養不良,導致骨質疏松,部分骨頭有些裂縫。影響他們的生活和行動。”可是,張捷遷又申明:“張老先生非常想念他的家鄉,愿意在適當時候回去看看。但是,由于海峽兩岸的政治關系影響,現階段還不想回去。張老先生覺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了,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渦之中,愿意繼續等下去;待政治氣候晴朗下來,海峽兩岸談判有了完滿的結果及完善的協議后,在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下,才考慮回大陸。”

在潘耀明問到“汪辜會談”時,張捷遷稱:“如果雙方談判有進一步的結果,那時才是適當的時機。”他還認為“汪辜會談”對張學良回祖國大陸探親關系重大:“因為今秋的‘汪辜會談’,最主要的人物都出來了。加上舉行的地點在新加坡,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對今秋會談顯得非常熱心,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有利于兩岸關系能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進行談判。如果雙方談判有結果,政局趨向穩定,我相信張老先生今秋會回大陸。”

張捷遷又表示:“三通越早解決,張老先生就能早點回家鄉看看。只是他不想在互相斗爭的環境之下回去。若是在政治還沒明朗的時候回去,肯定有許多人問他對以往歷史的看法,他不好回答。這是他為什么總是推辭回大陸的重要原因。”

當他談起張學良晚年最大的愿望時說:“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倒是希望中國統一、和平,自己可以安居樂業,回家鄉看看。我個人的看法是,‘汪辜會談’至少要兩三個月才有結果。如果順利,張老先生于今秋回大陸的機會較大。”

在潘耀明追問張學良究竟為什么不肯回大陸時,張捷遷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情況:臺灣當局曾經干涉張學良和夫人到香港來。張捷遷證實說:“張老先生于1990年秋天確曾打算來香港。那次是因為他有位朋友的兒子結婚,很想來參加,但受到某方面的限制,以致沒能成行。”潘耀明追問:“張先生來香港應該沒有問題,是否受到香港政府的限制?”張捷遷否認:“不是受香港政府的限制,而是當時有人告訴他不能來香港。”潘耀明又問:“是否受臺灣高層的限制?”張捷遷說:“這點,我不能說是什么人,我 亦不愿意說出來。但他(指張學良)最近跟我說,那次他的確是很想來香港的。”

通過張捷遷教授的上述談話不難看出,張學良連到香港參加朋友子女的婚禮都要受到臺灣高層人士的限制!顯而易見,這個“限制”他到香港出席婚禮的人,是因為擔心張學良一旦來到羅湖橋邊,就會邁過那條界限,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大陸。

是臺灣當局限制張學良回大陸

張學良雖然終老海外,至死也沒有回到祖國大陸,但這位偉大的愛國者病逝以后,中共中央仍然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自發去了唁電:

張學良先生家屬:

驚悉張學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六十五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張學良先生雖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卻始終淡薄榮利,晚年仍心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企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張學良先生的卓越功勛和愛國風范,彪炳青史,為世人所景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張學良先生千古!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江澤民總書記稱他為“偉大的愛國者”和“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這就為張學良將軍的一生作了蓋棺論定。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